第178章 仁义智信(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石中观想参详完《道德经》上半部《道经》,自继续沉浸在观想参详《道德经》下半部《德经》第三十八章节,明析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
修者必须明析道德的本质所在。当知老子将德行区分为了“上德”与“下德”。且强调了真正有德行,是不会刻意去彰显自己的德。而是将其融入到自然无为之中。
于此启示修者,道与德不应是一种外在的粉饰或刻意表现,而应尊崇自己的内心,专注真我修养,以及尊循自然行为准则。
所谓“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乃是上乘之德顺应自然,不刻意作伪。好让修者明白,道与德的行为实践,并非出于功利目的,或是刻意去强为之。而是出于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源自内心的善良和对自然、世道社会规律的尊重。
圣人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与德的逐渐沦丧,导致了所谓对仁义礼智信的过份强调。
此并非否定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而是提醒修者要追本溯源,重视道与德的根本作用所在,避免过于依赖外在的规范,而忽视了内心的自我修养。正如世界尘俗,多少人沉迷在纸碎金迷中,沉浸在追逐名利,不择手段搅金挣钱的虚荣境,却有几人深思过繁花过后必萧条,大灾大难哀鸿片野时!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当一个俗尘社会,仅靠礼仪来维持秩序时,可能意味着内在的忠信已经不足,这容易引发混乱。
修者应当在遵循礼仪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内心的真诚和信任,使德操成为社会世道和谐的内在支撑。
唯有明思齐德,方可教化心中那俗魔邪恶,若不然长此以往,人人皆是追名逐利高高手,自私自利小小人,且不言世道不古,道德沦丧之害,单只群群妖魔鬼怪横行天下,地狱之门必然开启,团团地狱之火倾覆到世间,凡尘俗世之末日自至,一切一切真就一场空空如也!
故于此,在生活中,修者常常会陷入追求外在成就和他人认可的虚妄困境中,因疲于应对生活磨难,而尽皆忽略了内心的真正需求。
圣人于此章节告诉众修者,应像大丈夫一样“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保持住内心的质朴和敦厚,不被世俗的浮华所迷惑,追求真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方是真活着!
时空长河渐落晓星沉,现时世道中,人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和诱惑,容易使智信不足者产生焦虑和浮躁情绪。
当从《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中,学会放下过多的欲望和功利心,顺应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得失,关注过程而非仅仅追求结果,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圣人老子通过“上德”、“下德”、“仁”、“义”、“礼”“智”“信”的层次划分,深刻阐述了智慧生物,个人修养由低而高的递进过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