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仁义智信(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于此启示修者,需不断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和境界,从外在的规范和欲望中解脱出来,追求内心的纯净和质朴。

要知道,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的态度,是修行应该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一个智慧生命体,只有舍弃浅薄虚华,采取朴实敦厚的态度,才能真正体现出真我道德的力量和自身价值。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其中真意,于每个生命体而言,自有每个生命体的感悟理解。然万法归宗,此一章节之大体意思是说“道法与德行高超至上的生命体,就不必以道德诫命来规范自律,因为在他们的内心中自有道德存在。

而道德修为低下的生命体, 仍需要恪守道德诫命大道准则,因为在他们的内心中没有道德存,尤如脱缰野马,携能而不受控制,其危害不明而喻。

道德修行高尚的生命体,自是无为存在的,其道其德并不是刻意为了去实现什么!

而道德低下的生命体,乃是在追求道德界限超越,其道其德是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之目的。

有大仁大爱的生命体,追求仁爱,却不是为了刻意实现某种目的。

有大正大义的生命体,在追求正义,而且其正其义乃是为了实现某种大公无私之目的。

有大礼大法的生命体,在追求礼法,然却没有人响应,若抡起胳膊挽起袖子去强迫别个,便丧有失了大道至简,自然天成的根本所在。

因此而强调道德,丧失了道德,强调仁爱,丧失了仁爱,强调 正义,丧失了正义,强调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