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七百零二章 我想让你们看看(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雨声渐歇,晨曦微露。

顾正臣望着眼前这个女子,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悲怆。她不是英雄,也不是忠臣,只是一个被时代碾碎又重新拼凑起来的灵魂。可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一次次深入地狱,只为带回一丝光明。

“你放心。”他沉声道,“我会守住你带回的一切。那个孩子,我会亲自教导,不让他成为棋子。至于李守拙……我会让他知道,有些火种,不该由他来点燃。”

苏挽云轻轻点头,闭上了眼睛。

三日后,她在钟山别院病逝,终年二十九。临终前留下遗言:“葬我于书院后山,不必立碑,只愿每年春日,有人替我摘一朵山茶花,放在顾大人窗前。”

顾正臣亲自主持葬礼,未动官仪,仅率夜巡司七煞列队送行。当棺木入土那一刻,天边乌云裂开一线,阳光洒落坟茔,宛如天启。

与此同时,太子病情好转,首次出席早朝。皇帝当众宣布废除“养元金丹”相关宦官职衔,并赐顾正臣“辅国柱石”匾额,准其开府议政。昭信司正式成立,隶属内阁直管,职责包括稽查伪诏、澄清流言、整顿科举舞弊。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更甚。

四月初八,徽州急报:护送孩童的队伍在休宁遭遇伏击,随行影卫尽数战死,孩童失踪,仅余一枚沾血的青铜钥匙被挂在路边槐树之上,随风轻摆,如同嘲弄。

顾正臣立刻意识到,这是李守拙的宣言??他不需要隐藏,因为他已掌握主动权。

五日后,京城接连发生异象:国子监藏书楼莫名起火,烧毁大量建文朝史料;翰林院一名编修在梦中自缢,枕边留诗:“吾本烬中灰,何必问归途”;更有百姓传言,深夜常闻钟山方向传来钟声,虽无寺鸣,却清晰可辨,听者皆感心神恍惚。

陆炳彻查之下,发现这些事件背后竟有一共同线索:所有涉案之人,生前均服用过一种名为“宁神丸”的御赐补药,而此药来源,竟追溯至皇后宫中。

顾正臣震惊之余,连夜求见皇帝。

乾清宫内,龙椅空悬,皇帝卧于榻上,神情呆滞,言语错乱。太医坦言:陛下近半年来常感焦虑失眠,故由皇后亲自调配安神汤药,日日进奉。如今查验残渣,赫然检出微量“龙心引”成分。

也就是说,连皇帝,也被悄然控制了。

顾正臣跪地叩首,声音嘶哑:“陛下,臣恳请您即刻迁居西苑,封闭六宫,彻查所有膳食药材。此外,请允臣调用三千神机营,封锁皇城九门,搜捕宫中奸细!”

皇帝怔怔望着他,忽然笑了:“顾卿啊……你说这江山,真是朕的吗?还是说,从来都是他们的棋盘?”

那一夜,顾正臣宿于值房,彻夜未眠。

他知道,真正的决战,才刚刚开始。

李守拙的目的,从来不是扶持某个皇帝,而是让整个皇权体系自我崩塌。他利用仇恨、谎言、药物与信仰,编织一张横跨三十载的大网,目的只有一个:证明“无论谁坐龙椅,都不过是影子手中的提线木偶”。唯有如此,他才能以“焚尽旧世”之名,建立由“龙渊之心”主导的新纪元。

而顾正臣所代表的“寒门辅臣”,恰恰是这套逻辑的最大威胁??因为他证明了,即便出身卑微,也能凭才德执掌乾坤。

所以,他必须被摧毁。

四月十五,清明前夕。

顾正臣登上钟山,立于景宗陵前。碑文依旧,青山如旧。他带来一束山茶花,轻轻置于碑侧。

“苏姑娘,今日我来还愿。”他低声说道,“你说过,谎言破除之后,还需有人守护真相。我答应你,只要我还活着一日,就不会让任何人再造一个新的神话。”

风穿林而过,似有回应。

返程途中,一名小吏匆匆赶来,递上一封匿名信。信中无字,唯有一枚火漆印章??图案是一团燃烧的火焰,中央托举着一卷竹简,下方四字清晰可见:

**“薪尽火传。”**

顾正臣凝视良久,将信收入袖中,抬头望向远方。

京城上空,乌云再度聚集。

他知道,李守拙就在某处注视着他,等待他做出选择??是继续做一名循规蹈矩的宰辅,还是成为那个敢于打破一切规则、亲手点燃新火的人。

夜幕降临,他在书房写下一道密令:

“令昭信司、夜巡司、神机营协同行动,即日起全面清查全国道观、药庐、驿站、宗祠,凡涉及‘烬盟’线索者,格杀勿论。另,重启‘龙渊档案’,召集天下博学之士,重修建文实录,昭告天下:历史不容篡改,真理永不沉沦。”

落款之时,他停顿片刻,在名字前添了两个字:

**“守道。”**

烛火熄灭,万籁俱寂。

而在千里之外的湘西深山,一座隐秘石殿之中,白发老者缓缓睁开双眼,手中握着一面铜镜,镜中映出的,竟不是他自己,而是年轻时的建文帝容貌。

他轻声呢喃:“时辰到了。”

随即,点燃一支幽蓝色的香。

香气弥漫,整座山谷回荡起低沉诵经声,仿佛无数亡魂齐声吟唱:

>“烬归心,命承统……

>龙渊再燃,薪火不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