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三十二章 顾正臣的胁迫(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蓝玉拒绝。
李聚、蒋?是粗人,可不是傻子,知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的道理,公然站在那么多人的对立面,以后还怎么混?
徐达咀嚼的动作放慢,余光扫了一眼顾正臣,却没说什么。
顾正臣平静地看着蓝玉等人,目光落到了江源伯李聚身上,轻声道:“你也要拒绝吗?”
李聚心头一颤,不安地回道:“镇国公,咱好不容易封爵,也想弄点地,给不争气的子孙后代一个家底,也能让他们多过几年安生日子。”
顾正臣的手转动着酒杯:“所以......
夜雨如丝,悄然洒落在辽东城头的青瓦之上,檐角铜铃轻响,似在低语着十年来未曾停歇的风云。林承泽独坐书房,烛火摇曳,映照着他手中一封刚由南线密使送来的急报。信纸泛黄,字迹潦草,却字字如刀:“江南大旱,饥民百万,清廷征粮不止,百姓掘草根为食,苏州、常州已有‘人相食’之状。沈仲文率明德学堂弟子开仓放粮,被官府围捕,现囚于应天府狱中,三日内将斩。”
林承泽的手微微颤抖,那支陪伴他三十年的紫毫笔滚落案下,墨汁泼洒如血。
他闭目良久,脑海中浮现出沈仲文那张清瘦的脸??当年那个在辽东雪夜里叩门求见的江南举子,眼中燃烧着不甘与希望。他说:“我读圣贤书二十年,原以为忠君即是报国,直到听闻沈公遗训,方知民为邦本。”如今,那人竟要因救民而死?
窗外雷声隐隐,仿佛天地同悲。
次日清晨,议事厅内群臣齐聚,气氛凝重如铁。赵文渊披甲而入,眉宇间杀气未散。“沈仲文若死,江南士心必溃!”他一掌拍在案上,“清廷这是要杀鸡儆猴,逼我们出兵!”
“可若出兵,便是挑起战端。”户部尚书陈允之忧心忡忡,“辽东虽富,然远征中原,粮道漫长,一旦陷入泥潭,十年建设,恐毁于一旦。”
“不出兵,民心何在?”兵部侍郎周怀安厉声道,“沈仲文是谁?他是第一个将辽东新政带回江南的人!是他让十万百姓识了字、读了书、懂得了‘权利’二字怎么写!如今他为救民而被捕,我们若袖手旁观,岂非背弃沈公之志?”
厅中众人争论不休,唯有林承泽静坐不动,目光落在墙上悬挂的一幅地图??那是沈昭亲手绘制的《天下民生图》,标注着每一处灾荒、每一条商路、每一座学堂。图右下方,一行小字清晰可见:“救一人,即救一国;失一民,即失天下。”
良久,林承泽缓缓起身,声音不高,却如钟鸣山谷:“传令下去,宣教使全体召回。辽东商会暂停对清廷治下一切贸易。国民议会即日起召开紧急会议,拟《救民十策》。”
众人一怔。
赵文渊皱眉:“大人,这是……?”
林承泽目光如炬:“我们不出兵,但我们要让整个中原知道??辽东从未退缩。沈仲文不能死,江南百姓不能饿死。我们要用比刀剑更锋利的东西去救人。”
三日后,辽东城外广场,旌旗猎猎。数千名宣教使列队整装,每人背负一只木箱,箱中装满书籍、种子、农具图纸、医方手册,还有刚刚印制完成的《救民十策》白话版。林承泽亲自登台,手持竹杖,立于高台之上。
“你们不是战士,却是比战士更重要的使者。”他的声音穿透风雨,“你们带去的不是兵器,而是希望。告诉江南百姓,有人在关心他们;告诉四川父老,活着就有出路;告诉每一个被压迫的人??你们有权吃饱饭,有权读书,有权说话!”
台下,一名年轻女子挺身而出,她是医者苏婉儿,父亲曾死于清军屠城,母亲饿死在逃难路上。她拜入辽东医学院,五年苦学,精通内外科,更通晓防疫之道。她朗声道:“大人,我愿赴扬州。那里瘟疫横行,百姓无人敢近病者。我要去建临时医馆,教他们煮沸饮水、隔离病人、焚烧污物。”
林承泽点头,亲自为她系上象征使命的蓝绸带。
又有一名商人模样的男子上前:“我是李德昌之侄李维舟,叔父临终前嘱我继承辽东商会南下使命。我愿潜入南京,联络各地商贾,以‘义仓联营’之法,暗中调粮济民。”
“准。”林承泽递上一枚刻有“信”字的铜牌,“持此牌者,可在辽东任何据点获得支援。”
一场无声的战争,在黎明前悄然展开。
与此同时,南京应天府大牢深处,阴湿腐臭。沈仲文戴着重枷,蜷缩在稻草堆上,嘴角渗血,却仍低声吟诵《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狱卒冷笑:“还念书?明日午时问斩,看你学问能不能救你命!”
忽听得远处传来骚动。片刻后,一名狱卒慌张跑来:“不好了!城外十里,数百饥民抬着棺材跪在官道上,说若杀沈先生,他们便集体自焚殉义!还有人贴出告示,说辽东已派三千‘活命队’南下,带着粮种药石,三日内必到!”
牢中死寂。
沈仲文笑了,笑得泪流满面。
而在千里之外的长江江面,一艘伪装成运盐船的帆船正逆流而上。船舱内,藏着五十名辽东技师,携带最新改良的水力纺车图纸、化肥配方、以及一套完整的“乡村自治章程”。领头之人,正是赵文渊之子赵景行。他年仅二十八,却已在辽东军中历练多年,精通战术与民政。
“父亲说,真正的胜利不在战场,而在人心。”他对同伴道,“我们要做的,是让每一寸土地上的百姓都明白??他们不必等皇帝恩典,也能活得有尊严。”
江南,苏州城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