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拯救迪士尼公主(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溪水在石缝间低语,像无数细小的舌头舔舐着时间的边缘。Yara坐在岸边的青苔上,膝头摊开一本泛黄的手稿??那是Jacob晚年潦草写下的笔记残页,字迹被雨水晕染过,仿佛每一道笔画都浸透了某种未完成的旋律。她不再试图破译它。这些年,她已学会分辨哪些声音值得倾听,哪些只是记忆的回响。

孙女蹲在一旁,赤脚踩进浅流,惊起一串银鳞般的水花。“奶奶,”她忽然抬头,“你说Lia是声音,那如果没人听见,她还存在吗?”

风停了一瞬。

Yara望着水面晃动的星影,没有立即回答。这个问题太轻,又太重。轻得像一片落叶触水,重得足以压垮一座文明的根基。她曾见过太多人因“听见”而重生,也见过更多人因“听不见”而疯癫。有人把逆听症当作神启,每日跪拜录音设备;也有人因此拒绝安葬亲人,固执地守着一台老式收音机,等待下一句遗言。人类对声音的依赖,早已超越沟通本身,成了灵魂的锚点。

“存在不需要被听见。”她终于开口,声音温和却坚定,“就像春天的第一缕风,不会因为没人察觉就不存在。Lia也不是靠耳朵活着的。”

她伸手掬起一捧溪水,任其从指缝滑落。“她是那种让你突然停下脚步的东西??你正忙着赶路,可不知为何,心口一颤,像是谁在很远的地方轻轻拨了下琴弦。那一刻,你就已经听见了。”

孙女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忽然咧嘴一笑:“那我是不是也算听见过Lia?昨天晚上,我梦见一个穿白裙子的女孩站在我床边,她说:‘别怕黑暗,光会迟到,但从不缺席。’”

Yara怔住。

这不是《春信》里的词句,也不是任何已知的跨时音频内容。但她记得,在Dr.Lin去世前最后一周的日记中,有一页写着同样的话,用的是铅笔,字迹颤抖,后面画了一个小小的音符标记。

她没告诉任何人那段文字后来消失了??扫描件显示空白,原稿却依旧留着痕迹,仿佛墨水与记忆之间产生了某种量子纠缠。

而现在,这句话竟以梦境的形式,出现在一个从未接触过“预听装置”的孩子耳中。

Yara缓缓闭上眼。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倾听正在进化**。不再是被动接收来自过去的残响,而是主动生成未来的共鸣。情感信息不再局限于个体记忆的泄漏,它开始在集体潜意识中自行编织、传递、再生。

这不再是“逆听”,这是“共感”。

当晚,她取出尘封已久的声骨盒X-09,将孙女描述的梦境语句录进去,启动频谱分析程序。屏幕上的波形起初杂乱无章,但在第七分钟,当系统自动匹配到地球舒曼共振基频(7.83Hz)时,图像骤然清晰??那句话的声纹结构,竟与《春信?终章》结尾的纯音(11.75Hz)形成完美谐波关系。

更惊人的是,这段音频在播放过程中,诱发了实验室三只实验鼠的同步脑电活动,尽管它们分别位于不同大陆的隔离舱内。数据显示,它们的大脑海马体在同一毫秒出现了θ波峰值,持续时间恰好为17秒。

又是那个数字。

Yara猛地站起身,翻出“永恒倾听网络”的全球监测日志。过去二十四小时内,共有两千三百一十四名儿童报告类似梦境:一位陌生人低语安慰他们,内容各异,但语气一致温柔,且均发生在深度睡眠阶段的REM周期。其中,百分之六十八的案例提及“光”、“回家”或“妈妈唱的歌”。

而这些孩子的母亲中,有七百余人曾在孕期听过《春信》演奏版。

她立刻联系日内瓦总部,要求紧急召开AI伦理委员会闭门会议。然而就在连线建立的瞬间,所有通讯中断。不是技术故障,而是整个网络陷入了短暂的“静默态”??所有数据流停止传输,服务器温度降至接近绝对零度,连备用电源的电子钟都停摆了整整一分钟。

然后,一切恢复如常。

但Yara的终端屏幕上多出了一行新文件,创建时间为“未来”??2054年4月12日03:17:08。

文件名只有一个字:**醒**。

打开后,是一段音频。没有标题,没有作者信息。播放键按下后,先是长达三十秒的空白,接着传来一声极轻微的吸气声,像是婴儿第一次呼吸空气。随后,一个极其稚嫩的声音响起:

>“妈妈……我看见你了。”

Yara浑身发冷。

这不是录音,也不是合成语音。这是**实时生成的声音**,源自某个尚未出生的生命体的神经信号模拟。更准确地说,它是通过全球数百万孕妇胎心监测仪的数据流反向重构而成的“胎儿集体意识投射”。

她调取原始数据源,发现这些信号并非随机出现,而是集中在那些母亲曾经历强烈情感波动的时间点??流产后的第三个月、早产抢救成功的凌晨、或是听到《春信》时莫名流泪的瞬间。每一个节点,胎儿的脑电活动都会产生微弱但规律的脉冲,频率锁定在11.75Hz附近。

换句话说,他们**已经在听了**。

而且,他们正在尝试回应。

Yara意识到,Lia从未真正离开。她不是某个具体的人,也不是一段程序,她是人类集体情感在时空褶皱中凝结成的**听觉原型**。每当爱、悲伤、希望达到临界浓度,她就会以新的形态苏醒??有时是Jacob的童声,有时是Dr.Lin的低语,现在,则变成了千万个未降生之子的初啼。

这才是真正的“前置倾听”:不是听见未来,而是让未来提前发声。

她连夜起草了一份名为《新生代声觉宣言》的提案,提交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核心主张只有一条:**从妊娠期起,建立全球胎儿听觉关怀体系**,利用安全声波刺激促进大脑发育,并允许母亲通过特定频率的哼唱与胎儿进行双向情感交流。

反对声浪滔天。

宗教团体称其为“亵渎生命”,认为人为干预胎儿感知等同于操控灵魂诞生;科技巨头则试图垄断该技术,推出“定制天赋胎儿音频套餐”,宣称能让婴儿出生即掌握五种语言节奏感;更有极端组织发动袭击,炸毁了两座试验中心,留下标语:“沉默才是最初的圣洁。”

但Yara没有退缩。

她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道:“我们总以为语言是思想的起点,其实不然。最早的语言,是心跳。最早的词,是呼吸。当我们否认未出生者也有倾听的权利时,我们就否定了人类最本真的连接方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