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忧国忧民”的肉喇叭(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终,会议通过决议:将“教职工心理健康评估”纳入年度考核,设立省级心理应急支援基金,并授权“萤火计划”团队参与制定《校园心理安全白皮书》。

散会当晚,阿哲发来一张照片:他支教班级的学生们围坐一圈,每人手里拿着一支荧光笔,在纸上写下“长大后我想成为的人”。大部分孩子写的仍是医生、警察、科学家,但有几个不同了:

>“我想成为能听别人说话的人。”

>“我想开一家不会关门的树洞店。”

>“我想当校长,然后在学校每个角落都装一个萤火箱。”

林浅看着照片,忽然收到一条陌生号码短信:

>“林老师,我是张慧。今天我去看了陈志远。他送了我一幅画,上面有一大一小两颗星星。他说大的是我,小的是他。他还问我:‘你会一直亮着吗?’我说会。因为我现在知道,我不是孤星,我是星群的一部分。”

她回复:“欢迎回家。”

夏日尾声,“萤火计划”迎来第十五万条倾诉记录。系统自动标记为特殊纪念事件,生成专属纪念卡:

>【编号:150,000】

>内容类型:手写信扫描件

>来源:内蒙古锡林浩特某牧区小学

>文字内容:

>“老师:

>我家没有电,晚上靠牛粪炉子照亮。

>昨天我把萤火箱带到了蒙古包外,对着星空写了这封信。

>我说:你好,星星。

>然后我好像听见它回答:你好,小孩。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幻觉,但我觉得很开心。

>如果你们收到这封信,请替我告诉其他小朋友:

>黑暗里的光,不管多小,都会互相认识。”

林浅将这封信打印出来,贴在总部会议室的主墙上。下方加了一行字:

**“我们不是在制造光,我们只是让光与光相认。”**

秋天到来时,《儿童话语存档馆》正式立项,国家图书馆牵头建设,承诺永久保存每一封来信的原始数据。与此同时,“萤火讲师团”首场巡回演讲启动。第一位登台的是陈小雨,她穿着整洁的护士服,站在聚光灯下,声音清晰而有力:

“五年前,我觉得自己是个错误。

我在日记里写:‘如果我消失,应该没人发现吧?’

后来我投了人生第一封信进萤火箱。

第二天,我收到了回复:‘你存在的方式,很重要。’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我不是累赘,而是某个人等待的答案。

今天我站在这里,不是作为受害者,也不是英雄,只是一个学会了说‘我需要帮助’的普通人。

我想告诉你们:开口不可耻,软弱也不可怕。

真正可怕的,是我们习惯了独自承受。

所以,请记住??

哪怕全世界都沉默,只要你发声,就会有人穿越黑暗,走向你。”

台下掌声雷动。许多老师红了眼眶,不少学生悄悄抹泪。

林浅坐在最后一排,默默录下了整场演讲。结束后,她走上前,递上一枚萤火勋章。

陈小雨笑了:“这次我不想收藏了。我想把它送给下一个差点放弃的人。”

冬雪初降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未成年人表达权保障法(草案)》。林浅作为专家证人出席听证会。面对诸多质疑,她只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七岁男孩,被锁在空教室里两天,用胶带绑住自己,只为让人发现他还活着。

当他终于被救下时,第一句话是:‘对不起,我把画画弄脏了。’

各位委员,这不是个别悲剧,这是千千万万个孩子内心的真实写照??他们宁可伤害自己,也不敢打扰别人。

我们立法的目的,不该是等孩子倒下后再追责,而是让他们在说出第一句‘我不开心’时,就有人蹲下来,认真看着他们的眼睛说:

‘没关系,我听着呢。’”

法案最终以高票通过。

新年除夕夜,林浅独自在家整理旧物。她翻出十年前那份社会学调研报告,泛黄的纸页上写着一行批注:“样本量不足,结论缺乏普适性。”评语来自那位白发老教授。

她笑了笑,提笔在旁边补了一句:

“但总得有人先相信,微光值得被命名。”

手机忽然响起。是系统自动推送的新年祝福:

>【萤火计划?跨年特别版】

>今夜,全国共有1,283名孩子和大人同时打开萤火信箱。

>最高频关键词:希望、谢谢、新年快乐。

>最动人留言来自新疆喀什一名维吾尔族小女孩:

>“我用三种语言写了信:维语、汉语、还有星星语。

>希望它们都能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林浅打开窗户,寒风卷着细雪扑面而来。远处楼顶的LED屏正播放跨年倒计时,烟花在天际炸开,照亮整座城市。

她轻轻说了句:“新年好。”

没有听众,但她知道,此刻somewhere,一定有个孩子正对着星空低语,也一定有个人,正认真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