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借刀杀人(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空气仿佛冻结。
苏沉音瞳孔骤缩。
沈崇安,三朝元老,德高望重,曾力排众议支持承泽登基,更是苏砚的启蒙恩师。他一生清廉,连府邸都拒修新瓦,怎会是叛臣?
“证据呢?”她冷静追问。
裴照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递给她:“这是他在西域联络‘影鸦’的信物,上有‘玄螭令’暗纹。我本想亲自呈交,可他已在御前安插耳目,昨夜我刚现身,他就派杀手追来。若非我早设替身,此刻已是尸体。”
苏沉音接过玉佩,翻看背面,果然刻着一行小字:“龙归旧脉,师奉新主。”
她脑中电光火石??难怪近年来朝廷改革屡遭阻挠,沈崇安总以“祖制不可违”为由反对军政革新;难怪他对苏砚格外亲近,甚至主动提出教授帝王心术;难怪他坚持要在京郊修建“先贤祠”,供奉周氏先祖……
一切,都是在为“天命归周”铺路。
“他想做什么?”她咬牙问。
“扶植傀儡皇帝。”裴照喘息道,“他认定承泽仁弱,不足以统御天下,而周景行才是真正的雄主。即便周已死,他也愿以余生助其‘魂归’人间。他才是真正策划‘替代皇子’之人,慈云庵的背后资助者,就是他。”
苏沉音猛地起身,眼中杀意凛然:“我要即刻入宫。”
“不可!”裴照一把拉住她,“你现在去,只会打草惊蛇。沈崇安掌控国子监、翰林院,门生遍布六部,更有两名御史为其鹰犬。你若无确凿证据,贸然动手,反会被污蔑为铲除忠良、独揽大权!”
她顿住脚步。
的确。如今她是皇后,一举一动皆牵动朝局。若无铁证,哪怕一句指控,都可能引发政变。
“那怎么办?”林骁焦急道。
裴照看向苏沉音:“只有一个办法??让他自己暴露。你需要一场‘局中局’,引他入瓮。”
苏沉音沉思片刻,忽然冷笑:“我有一计。”
三日后,宫中传出消息:皇后偶感风寒,卧床不起,太医诊断需静养月余。同时,钦案司暂停一切对外行动,林骁亦称病告假。
朝野震动。
沈崇安闻讯,表面忧心忡忡,亲往昭华殿探病,实则暗中加快布局。他连夜召见心腹,下令加速培养一名五岁幼童,声称此子梦中得“紫微星授命”,乃真龙转世,并计划于半月后在先贤祠举行“祭天认祖”大典,公开宣布其身份。
而这一切,都被潜伏在国子监的暗鳞密报至苏沉音手中。
她静静听着,唇角微扬。
“鱼,终于咬钩了。”
当夜,她秘密召集林骁、裴照及三名核心密探,定下最终计划。
七日后,先贤祠外张灯结彩,文武百官齐聚,等待见证“天命降临”。沈崇安身穿祭服,手持玉圭,神情肃穆地引领幼童步入祠堂。
就在他准备宣读祷文之际,忽听钟鼓齐鸣,宫门大开。
苏沉音身着凤袍,缓步而出,身后跟着承泽与一队禁军。
“沈太傅,”她朗声道,“你祭的是哪位先贤?”
沈崇安面色不变:“自然是周文烈公,前朝忠臣,德配天地。”
“可你供的牌位上写着‘周景行之父’。”她冷笑,“而周景行,是谋逆篡位、屠戮忠良的乱臣贼子。你身为三朝老臣,竟敢私祭叛党,居心何在?”
沈崇安拂袖而起:“皇后此言差矣!周景行乃真命天子,陛下不过窃据大宝。今日我以天道昭示,迎回正统血脉,有何不可?”
全场哗然。
承泽怒喝:“大胆!朕待你不薄,你竟敢公然造反!”
沈崇安仰天大笑:“非我造反,乃是拨乱反正!天下苍生苦于无道已久,唯有周氏血脉,方能重振乾坤!”
苏沉音却不怒,反而拍了三下手。
刹那间,祠堂四角升起高台,数十名百姓模样的人被请上台来,其中赫然有当年慈云庵的稳婆、接生嬷嬷、甚至谢婉清的贴身婢女。
“诸位请看,”苏沉音朗声道,“这位是王氏,曾在慈云庵接生三名‘龙胎’,她可愿说出实情?”
妇人跪地哭诉:“奴婢被逼用药水涂抹婴儿额头,伪造朱砂蟠龙痣!那些孩子根本不是龙种,全是普通人家卖来的孤儿啊!”
又一人上前:“小人是药铺掌柜,曾卖给沈府大量迷魂香与幻骨散,用于控制孩童心智!”
再一人:“我是沈府旧仆,亲眼见他深夜焚烧密信,上面盖着‘玄螭令’!”
一条条证词如刀,直刺沈崇安心脏。
他脸色铁青,厉声喝道:“妖言惑众!来人,护我出城!”
可四周早已布满禁军,箭矢上弦,刀枪如林。
苏沉音一步步走近,冷冷道:“你以为你是在拯救天下?你不过是个被仇恨蒙蔽的老朽。周景行若泉下有知,也会羞于与你为伍。”
沈崇安瘫坐在地,喃喃道:“你们不懂……他是唯一能让大周强盛的人……你们太仁弱了……注定亡国……”
“那就让我告诉你什么叫真正的强大。”她转身,面向百官与百姓,“从今日起,废除‘先贤祠’,改建‘警世堂’。凡参与‘影鸦’阴谋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严惩。而所有被蛊惑的孩童,将由宫中抚养,赐姓‘苏’,入学昭华书院,成为新一代护国将士。”
人群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呼声。
“皇后英明!”
“大周永昌!”
承泽走到她身边,轻声道:“你赢了。”
她摇头:“不是我赢了,是真相赢了。”
数月后,沈崇安斩于市曹,九族流放。裴照因功封爵,却婉拒官职,隐居南山,著书立说。林骁继续统领暗鳞,守护京城暗夜。
而苏沉音,依旧每日清晨登上城楼,眺望远方。
苏砚来到她身旁,轻声问:“娘,以后还会有人想推翻我们吗?”
她抚摸他的发,微笑:“会的。但只要我们始终站在光明里,他们就永远只能躲在阴影中。”
风起,檐下铜铃叮咚作响。
她闭目倾听,仿佛听见了岁月的回音,也听见了未来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