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终于能在图书馆遇到学姐了(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刚说“可能是伪造”,未等我把话讲完,他拂袖而去。因他恼火,故未能予以解释。】

这个就是高铭先生跟朱副校长之间的恩怨。

事实是否如此,不是当事人,就不知道了。

裘先生还曾经撰文反驳高铭先生的这个说法。

裘先生还指出,高先生说的会是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在1983年9月召开的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有高先生已经说到的当时会上印发的《古文字学论集(初集)》为证。高先生将会议召开的时间说成1982年,差了一年。

甚至,高铭先生在晚年的回忆录里面,又把时间说成了1978年。

这两件事,确实证明一点,那就是高铭先生,确实把时间给弄混了。

而且,还有一点,如果是78年的话,朱校长不仅可以卡高先生的教授评选资格,就连副教授估计高先生都难于晋升,毕竟,高铭先生是81年评上的副教授。

当然,朱副校长是丁石孙上任以后,担任的副校长,此时,已经是1984年了。

那么他跟朱副校长是不是存在赝品铭文考证错误的事件?

苏亦个人认为,这事是真的。

那么后来,他评选教授的时候,被朱副校长卡了两次,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就不得而知了。高铭先生认为是因为这事引发朱副校长对他记恨。

裘先生则说,朱副校长的人品没有那么差。

朱副校长之所以卡高先生。

则是因为朱先生认为高先生治古文字学很勤奋,做了不少工作,但是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底子还是差了一点,所写的书和文章里有时会讲一些稍显外行的话,偶尔还有常识性的错误,如把见于《说文》的字说成《说文》所无之类。

那么裘先生这番话有道理吗?

有一定的道理。

朱副校长有资格说这些话吗?

也是有的,毕竟朱校长学问也不小。

早年师从唐兰、闻一多学习研究古文字学和古音韵学,并得到罗常培和陈梦家等教授的教导。

相比较之下,高先生就算半路出家的。

因为高先生的学术背景,他不是专门研究古文字出身的,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底子还是差了一点,这也是事实。

而且,高铭先生对古文字的研究,很多时候还是从考古材料出发的。一贯主张,研究古文字必须和考古材料结合起来,以得出客观结论。

这走的就不是正统的古文字学者的套路。

那么高铭先生的对古文字学的贡献在哪里?

可以说,北大考古系古文字建设,说到更广泛意义上的古文字教学体系的建设,高先生是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