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终于能在图书馆遇到学姐了(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其实,高铭先生的着作不少。

《古文字类编》、《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古陶文汇编》、《古陶文字徵》、《帛书老子校注》、《高明论着选集》。

不过这六本书,都是八十年代以后出版的。

六本专着,已经非常高产了。

大部分欧美教授都是一两本书主义。国内老一辈的学者,有些连一本书都没有。

高铭先生却写了六本着作,相当难得。

然而,高先生在职称晋升上却并不顺利,退休时连一个“博导”的头衔都没有。

成了高铭先生一生中的遗憾。

至于原因,就让人嘘唏了。

高铭先生晚年曾表示,唐兰先生创下的事业,经过他的继承就断了,北大没人继承,他很遗憾。

为啥没有继承?

就是跟他没成为博导有关系。

想留在北大任教,没有博士学位,是很难的。

那么后来,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有古文字相关课程吗?

自然是有。

但教学方法,肯定是不一样了。

那为啥高铭先生,评不上博导?

跟当时的北大主管文科教学的朱副校长有关系了。

这是一段私人恩怨。

有时候,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领导就可以看你不爽,这一不爽,就可以是几十年。

高铭先生81年的时候,已经评选为副教授,结果,正教授却到磕磕碰碰,到87年才评上。

被朱副校长卡了好几次以后,高铭先生也不愿意申请博导评选了。

那么高铭先生跟朱副校长之间有啥恩怨?

高铭先生曾在后来纪念张正烺先生的文章里面写道:

【1982年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第一届国际古文字学研讨会,邀请几位大陆学者参加,其中有北大分管文科的副校长,我也有幸被邀。会上每人发一本《古文字学论集》,其中都是与会学者撰写的论文。

当我阅读我校副校长的文章,发现他用了两件伪制的赝品考证先秦时代的一个官职。因是国际会议,我怕有人在会上提出质疑,想提醒他作些准备,以免被动。平素我很尊敬他,关系也不错,因我出于好意,故未加思考,到他的卧室直接对他讲:您用的这两件资料恐怕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他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