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燕东园24号楼前没有枣树(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然而,到了七八十年代,这些东西几乎看不见了。
除了从玉泉山流下来小溪流,啥痕迹都没有,别说农舍,连荷塘都不见踪影。
苏亦是下午放学就直接过去燕东园的,恰好,下午上完党史课之后,本科第一个学期需要上建校劳动课,相比较之下,他们研究生就幸福很多。
所以上完课,苏亦这边暂时没事,他就打算去燕东园探路。
说实话,来北大那么久,除了朗润园,其他园子他都没去过。恰好现在有时间,来一段说走就走的闲逛,也挺好。
也就一两公里的距离,苏亦穿过一些小径,从东门到燕东园,也就二十分钟左右。
要是有自行车就更加方便了,不过,这年头没有购车票想要买自行车也不容易。就算二手自行车对于这个年代的大部分人都也都是一个宝,在北京这地界,苏亦人生地不熟没啥门路,不像新会,有他小叔在公安系统任职,想做点啥都方便。
所以短时间内,苏亦在北大也就老老实实地靠十一路公交车充当交通工具。
因为听了太多次燕东园曾经作为清华建筑系写生的理想场所。苏亦这一次过来的时候也拿上自己速写本,甚至,到了燕东园的时候,就开始作画。
不过他画的是建筑物速写图而非建筑结构图,而且,也不是从建筑学的角度去绘画,完全就是肆意作画。甚至,用的也不是铅笔而是直接用钢笔来作画,不在乎画得怎么样,重要的是在画。
这段时间,天天翻看文献,虽然这是苏亦喜欢做的事情,没事干的时候,在图书馆翻翻书,看着这些竖排印刷的繁体版文献,有时候也挺醒脑的。民国版文献看多了对繁体字也没啥感觉,跟翻看普通的简体书差不多。唯一,脑壳痛的就是翻看古文献,这玩意,看得太多,也扛不住。
这一次燕东园之行,苏亦权当过来放松,而画画也算是他为数不多可以做的爱好之一。
其实,他爱好还听宽泛的,除了不会跳舞,音乐、电影、文学都喜欢,嗯,体育方面是渣渣。但这个年代啊,买啥都不方便,吉他他倒是想买,但也要缓缓。至于电影,也是有的,甚至北大中文系的学生都可以去北影厂去看内部电影,然后做审查评语。苏亦甚至想着啥时候,可以跟钱立群这些老大哥他们一块去蹭片。
这个年代,燕东园还没有那些六层的住宅楼,整个园子一共有22座小楼,从21号排到42号。整个园区,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中间有一座西式小桥分割东西,两个区域的中心,都有一个广场,每个广场周围环绕着若干座小楼。东区是21-29号,西区是30-42号。如果从空中俯瞰,整个园区就像是一副眼镜,中间的小桥,就像是架着眼镜的鼻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