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三王的故事(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北大历史系诸位兼职老师之中,其中最为特例的就是王利器了。

这位先生,被聘请到北大的时候,已经六十多了。

如果搁前世,早就退休了。

然而,因为十年时间,主管退休事物的劳工部被撤销,公会系统瘫痪,社会保险基金的征集、管理、调剂使用制度被迫停止、退休制度形同虚设。

直到今年,国务院才颁布《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本质上是恢复、调整1958年的退休政策,并且平乱十年的混乱制度。

此时的王利器先生,基本上属于半退休状态。

然而,对方被聘请到北大开课,也是有历史渊源的。

因为,王利器从川大中文系毕业之后,就考入了北大文研所读研,师从傅斯年先生,而且,还是傅斯年唯一的一个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之后,就被川大文研所聘请回去当老师,抗战胜利后,组成西南联大的三校分别复员,北大迁回原北平校址。

他才被傅斯年聘请到北大中文系当老师,所以,早年间在北大文研所,他跟邓广铭先生是认识的。

十年间,就算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位先生也写了不少的着作。

因为他具有深厚的古文功底,才被聘请到北大历史系开设《古文选读》课程。

苏亦去蹭课的时候,对方正在讲授《文心雕龙》,跟漆侠的《宋代经济史》连讲义都是临时编着的不一样,王利器先生讲课的时候,直接就给大家分发了油印版的原文讲义。

这点上,倒是跟苏亦之前在新会一中讲座的时候,派发的和尊铭文讲义有点像。

这也是这个年代大师开设新课程的常态,大多数的时候连教材都没有,老师在台上信马由缰、自由发挥,台下的学生宛如听天书,双目呆滞。

好在,北大的老师都知道刚刚恢复高考后的77-78级学生普遍基础都不好,所以,讲课的时候,也没有讲述太过深奥的内容。

好比如这位王利器。

在讲述《文心雕龙》的时候,也对着原文逐字逐句的讲,还在讲台上板书,就跟教小朋友古文启蒙差不多。

一板一眼的,跟之前的宁可、漆侠、蔡美彪等人都不太一样,估计这就是中文系教授跟历史系教授不一样的地方吧。

前世,苏亦看《文心雕龙》的时候,还是易中天教授的《〈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易中天教授是教哲学教美学的,自然而然,就从美学的角度去解构这书,而王利器这不一样,他是中文系的,还是研究古文献的,所以他注重的还是教授大家如何读懂这书。

而且,老先生讲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讲文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