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蹭课一圈(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作为北大重灾区,历史系的乱是出了名的,然而,只要是北大历史系的学生,都知道邓广铭先生的强势是出了名的,他声音爽朗,性情奔放。

在特殊的年代,确实需要他这种强有魄力的人上台。

比如,他上任之初,电话铃声一响,邓先生拿起电话来说:“我姓邓,邓XX的邓!“其实人家未必问起他“贵姓“,邓先生也要这样说话。

说多了,历史系的师生基本上都知道,为什么邓广铭先生会强调他这个邓是另外一个邓呢?

这是有原因的。

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另外一个邓表达的含义更重,也因为着春天要来了。

邓广铭说历史系只有两个人可以上课,这只是一个夸大的说法。

主要是说明,名教授凋零甚多,翦伯赞、向达、邵循正、齐思和、杨人楩、汪篯等六位名家几年之内先后故去,教师阵容大不如前。

事实上,北大肯定不只有两个老师在上课,比如,商鸿逵、许大龄先生都在开课;张光达、罗荣渠两位本是他欣赏的人,也开了课。

世界史方面,他没有外聘一人,都是本系的教师在开课。

因为张芝联这样的大牛坐镇,并没有如同中国史这边遭受到如此重创。

从校外请人讲课,应了一时之急,应无异议。

其实,就算是苏亦,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年代,邓广铭先生聘请的校外兼职教授授课的水平保持在相当的高度。

那个时候各校的历史系都在先后复课,像这样的阵容,可不是哪家都能拿出来的。

邓广铭先生以他在学界的人脉和号召力,让77级、78级学生见识到这些大家,平心而论,确属难得。

恢复如初原是全国的部署,这几位外聘讲课者所在的单位,拨乱反正随后也被提上日程,他们在北大讲了一阵,便陆续回到原单位去了。

邓先生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抢先一步,打了一个时间差,成就了此事。

不然,北大想要从地方挖人并非易事。

……

接下来的几天,苏亦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蹭课。

而且一天蹭好几个人的课程。

1978年的北大,是一个神奇的北大,很多课程都是同时开设。

比如说《中国通史》,就是同时开课的,除了张光达之外,还有从北师大聘请过来的兼职老师宁可也同时在开设《中国通史》。

不过两人开设的课程不一样,张光达的部分是隋唐史部分,而宁可开设的是宋元部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