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集 绣绷里的时光河(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今天讲《项脊轩志》。"她本能地捏起粉笔,却在触到电子白板时怔住。我悄悄打开全息投影,1958年的木质讲台在她脚下浮现。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赵奶奶的声音突然凝滞。前排穿中山装的老人颤巍巍举手:"先生,我种的枇杷树还在杭高北角,今年结了三百零二颗果子。"

全息影像开始波动,现实与记忆在光影中交织。当赵奶奶指着虚拟枇杷树讲解"亭亭如盖"时,真实树影正透过窗户洒在她的教案上。穿耐克鞋的女生突然举手:"先生,能用AI复原归有光妻子的容貌吗?"

满堂哄笑中,赵奶奶的银簪彻底滑落。她拾起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工笔仕女图:"技术能计算五官比例,但思念的温度要用心跳计量。"

第四章:藕粉里的时间胶囊

冬至那天,诊所后厨蒸汽缭绕。赵奶奶执意用石磨碾藕粉:"机器磨的太均匀,失了植物纤维的呼吸感。"她手腕抖动如八十老妪,筛出的粉末却仍保持三十岁时的细腻。

"这是1956年备课的法子。"她把藕粉倒入青花缠枝碗,"学生犯困时,我就往茶水里加一勺..."突然盯着碗沿的缺口,"不对,这碗是女儿满月时买的..."

我往沸水里撒入干桂花:"上周整理校史馆,发现您藏在《康熙字典》里的信。"将泛黄的信封推过去,落款日期是1968年冬。

"玉兰吾儿:若你看到这封信,说明妈妈没能从牛棚回来..."赵奶奶的银发垂落信笺,"可我记得玉兰明明在波士顿当教授..."

蒸汽在窗上凝成钟表面盘,分针开始逆向旋转。我握住她颤抖的手:"昨儿玉兰越洋电话里说,想跟您学做定胜糕。"将她的手指按在面团上,"您教她揉面要像批改作文,'转折处需留三分余韵'。"

尾声:不落幕的课堂

除夕夜,我特意绕到杭高后门。教室灯火通明,赵奶奶正在给夜读的学生分藕粉羹。全息投影将空间切割成数个时代:穿长衫的虚拟学生与戴AR眼镜的少年并肩而坐,黑板上同时写着甲骨文和Python代码。

"陈医生!"她隔着窗户举起青花碗,腕间老上海表奇迹般开始正转,"这届学生竟能品出藕粉里的松针香,比我们那会儿强多啦!"

我望向她鬓边新别的玉兰簪——那是玉兰寄来的3D打印文物复刻品,花芯处嵌着枚微型芯片,正将此刻的桂花香编码成二进制记忆。

回诊所途中经过教堂,彩绘玻璃上的圣母像怀抱的不是圣婴,而是本打开的《论语》。月光将我的影子拉长投在石墙上,恍惚是另一个时空的赵奶奶正在板书:

"记忆会迷路,但爱永远识得归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