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藏兵于兵(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归隐后的生活看似平静。每日清晨,他教孩童识字算术;午后与老农讨论水利改良;夜晚则伏案撰写《新政实录》,将十年所行制度细节、成败案例逐一记录,准备传之后世。
但风波并未止息。
某夜暴雨倾盆,一道身影悄然翻墙入院。来人蒙面持刃,直扑书房。李延宗早有察觉,不动声色点燃烛台,静静等待。
刺客破门瞬间,刀锋停在距喉三寸之处。
“是你。”李延宗看着对方露出的脸,轻轻叹息,“赵铁柱,伊州第三区税务官,三年前因考核不合格被撤职。我记得你。”
赵铁柱双目通红:“您记得我?可您记得我娘是怎么死的吗!就因为我少缴半吊税,被您手下那个什么‘评议小组’认定逃税,罚没口粮!她饿了五天,咽气时还在喊我的名字!”
李延宗闭目片刻,起身取来一卷档案:“这是当年案卷。你母亲确系病亡,病因肺痨,苏菲娅医师有诊疗记录。至于罚款??你申报亩产二十石,实测仅九石,隐瞒十三石,依律应罚三倍。你拒不配合调查,还殴打稽查员。若非念你初犯,本该入狱半年。”
“我不信!全是你们编的!”赵铁柱嘶吼。
“你可以不信。”李延宗打开柜子,拿出一块刻满数字的木牌,“这是你所在村社的公共账牌,全村人都能看到每户纳税、分红、救济情况。你回去查,若有半句虚言,我任你处置。”
他又从抽屉取出一封信:“这是你妹妹写给监察院的申诉信,说你被仇家蛊惑,误入歧途。她求我们救你一次。信在这里,你看清楚。”
赵铁柱颤抖着接过信纸,看到熟悉的字迹,突然跪倒在地,痛哭失声。
“我……我只是觉得,这个世界变了,我跟不上……我以为砸了你们的东西,就能回到从前……”
李延宗扶他起身:“从前是什么样?是乡绅说了算,县令看脸色,穷人死了都没人问。现在至少,你的委屈能被人听见,你的错误能被纠正,你的妹妹敢给朝廷写信讨公道。”
他指着窗外雨幕中的书院灯火:“你看,那么多孩子在里面读书。他们将来不会像你一样,因为不懂规则而受害。他们会知道怎么申诉,怎么核查,怎么投票。这不是完美的世界,但它是会越变越好的世界。”
赵铁柱最终放下刀,自愿投案。经百人评议团审议,因其未造成实际伤害,且有悔意,判处社区劳役六个月,并强制参加新政普法班。
此事传开,民间议论纷纷。有人赞其宽仁,亦有旧势力讥讽:“李延宗装了一辈子傻,如今连刺客都纵容,可见其伪善本质。”
李延宗不予回应,只是在次日讲学时,对学生说道:“治理天下,最难的不是惩恶,而是给人回头的机会。如果我们都坚信制度的力量,那就该相信??正义不仅能惩罚错误,更能转化人心。”
又一年春,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于长安举行。十七国代表齐聚,展示各自根据《安西治理录》推行改革的成果。吐蕃带来第一部平民宪法草案;回纥展出全民税收透明系统;粟特城邦甚至尝试了“轮流执政议会制”。
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位来自南诏山村的女孩站上讲台。她穿着粗布衣裳,普通话生涩却坚定:“我村原无学堂,去年讲武堂毕业生来建校,教我们识字、记账、开会。上月,我们投票决定修桥,否决了族长私建祠堂提案。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个‘人’。”
全场寂静,继而掌声如雷。
李延宗坐在角落,默默流泪。
当晚,皇帝遣使送来一道密旨:拟立其为“辅政亲王”,位列三公之上,总理天下新政推行事宜。
他焚香沐浴,提笔写下辞表:
>“臣本寒门子,侥幸得遇明主,幸有诸生协力,百姓信从,方成些许事业。然制度之功,不在一人,而在万众。今民心已醒,火种遍野,纵无臣在朝,亦不可熄。
>
>惟愿陛下持此信念不变:
>??百姓非草芥,而是江山根基;
>??权力非私器,而属天下公器;
>??变革非危局,实乃常道。
>
>臣年迈体衰,志在育人。请许臣终老书院,为更多孩子点亮第一盏灯。”
使者带回的,不是圣旨收回,而是一块玉牌,上刻四字:“天下师表”。
十年后,伊州清漪书院扩建为“华夏新政研究院”,每年培训数千名国内外官员。李延宗白发苍苍,仍坚持每日授课两时辰。他的课没有课本,只有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个问题:
“如果你面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让你升官发财的捷径,另一个是让更多人活得有尊严的慢路,你会走哪一条?”
学生们争相回答,争论不休。
他总是微笑听着,最后说:“当年我也装了三年傻,只为看清这个答案。现在我知道了??唯有那条难走的路,才会通向真正值得活下去的世界。”
某日授课完毕,他独自登上书院后山。那里立着一座无名碑,碑前常年摆满鲜花与蜡烛。风吹动松林,仿佛有人低声吟诵过往誓言。
他抚摸碑面,喃喃道:“王烈,清漪,你们看见了吗?不是我做到了什么,是我们一起相信的事,活了下来。”
夕阳西下,余晖洒满山谷。远处传来孩童齐声朗读的声音,清晰可闻:
“凡我治下,不论出身,皆有权言其所思,诉其所苦,选其所信之官。此非恩赐,乃人生而应有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