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诗史孤鸿:杜甫的跌宕人生(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然而,每当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杜甫独自一人躺在床上,四周的黑暗如潮水般将他包围。

此时,远处隐隐传来的战鼓轰鸣声与呐喊厮杀声,便会格外清晰地传入他耳中。

每一声都重重地撞击在他的心头,让他的不安愈发强烈。

他不禁在心中呐喊,这乱世究竟何时才能结束?家人何时才能重获安宁?

这战争持续一日,便有无数无辜百姓遭受苦难,他渴望能有一场及时雨,浇灭这战争的熊熊烈火,还世间一片太平。

这场战争,就如同一场永远无法醒来的噩梦,无情地改变着无数人的命运。

而杜甫,也身不由己地被卷入这历史的汹涌洪流之中,只能在这乱世的惊涛骇浪中苦苦挣扎,努力寻找那一丝可能存在的安宁。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与深思熟虑,杜甫的内心仿佛被一场风暴席卷。

他望着杨氏那日渐憔悴、满是忧色的面容,仿佛看到了岁月和苦难在她脸上刻下的深深痕迹。

又瞧了瞧在角落里相互依偎、眼神中满是惶恐的孩子们,那一刻,他的心仿佛被千万根尖锐的针狠狠刺扎。

他深知,若继续留在长安,全家人无疑将面临灭顶之灾,就像困于牢笼中毫无反抗之力的羔羊,只能任人宰割。

于是,杜甫咬咬牙,神色坚定得如同即将奔赴战场的勇士,毅然决定携家带口踏上逃亡之路。

出发那天,天空仿佛被一只巨大的黑手无情吞噬,铅灰色的云层沉甸甸地压着,仿佛稍一用力便能挤出浓稠的墨汁,那压抑的氛围让人喘不过气。

狂风如脱缰的猛兽,在街巷间横冲直撞,发出凄厉的呼啸,那呼啸声仿佛是来自地狱的哀号,钻进每个人的耳中,震得人心惊胆战。

街边的幌子被吹得七零八落,断了线的风筝在半空无助地翻滚,像是迷失方向的灵魂,在灰暗的天空中徒劳地挣扎,似是在为他们即将踏上的未知前路悲叹。

杜甫背着简单的行囊,里面装着他视作珍宝、承载着精神寄托的笔墨纸砚以及几件勉强蔽体的衣物,那行囊虽轻,却装满了他对生活的坚持和对未来的期许。

杨氏则紧紧抱着年幼的孩子,那怀抱中,满是母亲对孩子本能的守护,她的手臂仿佛钢铁铸就,只为给孩子撑起一片小小的安全港湾。

宗文紧紧拉着母亲的衣角,小手攥得发白,那手背上的青筋都清晰可见,眼神中既有对未知旅途的深深惧怕,又有一丝源于对父亲信任的懵懂坚定。

“相公,这一路,咱们真能平安到达吗?”杨氏声音颤抖,眼中满是忧虑,望着前方那望不到尽头、隐没在荒草丛中的小路,不安地问道,那声音里的颤抖,就像寒夜中摇曳的烛火。

杜甫握紧了手中的木棍,那是他为了防备途中危险而寻来的简陋武器,他的手因为用力,指节都泛白了。

他目光坚定地看向远方,试图给家人传递信心:“夫人莫怕,只要咱们一家人齐心协力,定能寻得安全之地。”

话虽如此,可他心里也清楚,前路漫漫,危机四伏,这一路必定充满艰难险阻,每一步都可能是生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