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快消失的四川方言:盅(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中号和大号的“盅盅”,通常都有盖盖。

小号的“小盅盅”,最常见的是用来喝酒,常见容量约二两。相对较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质不丰富,一桌人喝酒通常共用一个碗,喝“转转酒”。后来生活条件好了,有了小号的几钱到一两的无柄陶瓷杯,就用陶瓷酒杯了。如今多用玻璃杯了,不再啰嗦。

小号的,通常没有盖。部分有盖的,也见于用来装盐味精等佐料。

盅盅,是一种独特的情怀和记忆。

作为一个70后,小时候除了灯泡,是几乎不见其他玻璃制品的。那时候除了冬天,人多是赤脚的:大人田里干农活更方便。小孩则是家里没钱买鞋,农闲时节自己做,省着穿。没有玻璃制品就没有碎玻璃,也不容易被划到脚底。

那时候的水杯、茶杯,主要就是搪瓷“盅盅”。

市场上卖的盅盅,多是没有任何图案,雪白雪白的那种。也能看到再早时期烙上时代烙印的,多是毛主席语录。也有部分搪花、搪字的,多为喜事特制。

有种另外常见的情况,是作为奖品、纪念品等,搪上获奖缘由,包围着一个大大的“奖”字,或注明纪念事由。通常,这是奖励或发给有组织的人,比如教师、工人等。

有时候家里有了多余的盅盅,也用于放置小物件如针线,或被小孩儿们当作玩耍的工具或容器,放自己的“宝贝”(如弹珠)。

那时候,爱喝茶的大人们都是用盅盅泡茶喝。

过去民间没有保温杯,那时候农村见到的能保温的,除了开水瓶,大概就是个别退伍军人带回来的军用水壶了吧。所以,盅盅有把的好处也能看到了:泡的茶,端在手上不怕烫。从这个角度看,如果“盅”无把,根本就不适合泡茶或喝开水了,也不会那个特定年代,几乎家家户户必备了。

所以,四川的“盅盅”,必须有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