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大国小鲜(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石中参详观想《道德经》于第六十章节中又新生得出感悟,使其对圣人老子之远大宏观,有如上天之视角,更有深刻解析明了。

圣人老子用烹小鲜,来比喻治理大国,强调治理国家需小心谨慎,避免过度干预。

要知道,烹小鲜时,火候、调料、时机都需恰到好处,过之则焦,欠之则生。

治理国家亦是如此,领导者需具备高超的智慧和精细的掌控力,既要把握大局,又要关注细节,既要因势利导,又要避免过度干预。

当深刻体会,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即不妄为、不乱为,遵循事物自身发展规律,让百姓休养生息、自然发展。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老子认为,用“道”来治理天下,可以达到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这里的“鬼不神”,并不是直接否定说鬼神不存在,而是说鬼神在“道”的治理下,失去了其神秘和恐怖的力量,变得不再能够左右人心,影响社会秩序。

这种理解,体现了老子对于“道”的推崇和信仰,也表达了他对于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美好愿景。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老子进一步阐述了“道”的作用和效果。在“道”的治理下,即使鬼神存在,也不会伤害人;即使鬼神具有伤害人的能力,也不会轻易使用。

同样,圣人作为“道”的化身和践行者,也不会伤害人。这种境界的实现,需要领导者具备深厚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品格,能够以身作则,引领社会风尚,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老子总结了“道”的治理效果。在“道”的治理下,鬼神和圣人都不会伤害人,人们之间也不会互相伤害,从而实现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种和谐与稳定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上,更体现在精神层面上。人们能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爱,共同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实现了人性的升华和精神的超越。

《道德经》第六十章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 ”

其中之意是“治理大国,却像烹制小鲜菜品一样,无须过度加工,只要直接烹制就可以了。

这是在说,要用无为的大道,来作为治国理政的方法。根据大道来管理天下大事,鬼神也安于其所在,而不出来扰乱人世。

其实不是鬼神不出来扰乱,而是即使出来也伤不了人。不是鬼神出来之后伤不了人,而是圣人在治理天下的时候,也从不伤害人。神鬼和圣人都不相互伤害,所以,道德也就在圣人这里得到了结合与归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