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久视长生(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提出“治人事天,莫若啬”的观点,“啬”为节俭、珍惜。不仅是物质上的节俭,更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行为收敛与清心寡欲。

圣人老子认为,无论是治国持家,还是修身养性,没有比爱惜自己,珍重生命,升华精神更为重要的了!

而勤奋节俭不仅仅是对外在物质的珍惜,更是一种内在的生活态度,一种道德情操体现,精神境界提升。

对于红尘世道家国天下而言,勤奋节俭,意味着百姓能自然繁衍生息,可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只有这样一种无为自然的状态,生灵人众方能安养身心,繁衍生息,宁静生活,减少不必要的纷争乱斗,家国天下红尘世道自然会呈现和谐与稳定。

而对于修者个人来说,节俭则是一种积累德行修为的方式,它让修者在修行与生活的点滴之中学会珍惜,学会感恩良善。

“早服”之言,即是及早地服从于道则,通过“啬”形方式,尽早地积德行善,修正禀中。

这便要求在日常生活之中,从点滴去做起,遵循公序良俗,道德规范与自然规律,积极践行善举良行。

一个有德之人,重在清心寡欲,积德行善,此乃是修正禀中之核心思想。意味着积累深厚的德性行操,乃是修真成功的基石要义,也是无往不胜的力量源泉。

一个人,真正的积善行德,是从内心出发,去行德善,帮助处于艰难困苦之良人善士脱离困苦。

当修者真心去帮助别人时,自然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同时也在帮助别人时,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所梦想的成功,事业成就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顺利和谐。

从红尘世道治国理政的角度去看,一个处于统治者地位的人,若能秉持“啬”之原则,清明廉政,顺民心之所向,家国天下自能长治久安。

于修者个人之修养而言,保持节俭、收敛生活方式和正常心态,不过度保命养生、不奢侈糜烂,不铺张浪费,注重于内在德行的培养,方能使真我生命之力更加根基稳固,生命充满活力。

圣人老子常把“俭”当做“三宝”之一,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