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诺奖得主李政道逝世(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夜色温柔地笼罩着新婚夫妇杨刚与白明明的温馨小屋,窗外偶尔传来几声夜鸟的啼鸣,更添了几分静谧。两人依偎在沙发上,各自拿着手机在刷着各种信息,杨刚这时被一则突如其来的新闻打破了阅读的宁静。
2024年8月4日,李政道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旧金山家中逝世,享年97周岁。
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在浙大和西南联大各读了一年),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被誉为“神童博士”,其时年仅23岁。1956年30岁时便升任哥伦比亚大学正教授,从副教授到正教授,只用了1年的时间。
李政道30岁就升任哥伦比亚大学正教授,“当时是在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在全校各系里,被聘为正教授时最年轻的人。”
1957年,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年仅31岁,是诺贝尔奖有史以来第二年轻的获奖者。
“明明,你听说了吗?华人最早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那位在粒子物理学领域有着卓越贡献的大师,今天在旧金山去世了,享年说是97岁。”杨刚放下手中的书,眼神中流露出几分惋惜与敬仰。
白明明闻言,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转头望向杨刚,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深思:“哦,97岁,也算是很高寿了。”
杨刚点了点头,细心地看了一些资料,计算着:“信息显示李政道先生是1926年11月24日出生的,如果按照2024年8月4日来算,其实是差了几个月就满98周岁了,但通常人们会按照整数年来计算享年,所以也被报道为享年98岁,也是准确的。”
李政道被中国人所熟知就是因为他是华人最早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之一,与杨振宁同时于1957年因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愿设立的。他在1895年立下遗嘱,将他的财富用于设立诺贝尔奖,奖励那些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后来在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白明明:“诺贝尔奖的权威性很高,对吧?”
“是的,”杨刚说,“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非常严格,由各个领域的专业评审委员会负责提名和评选。这些委员会由世界各地的顶尖专家组成,他们会对每一位候选人的成就进行深入的评估和讨论。因此,诺贝尔奖被视为世界上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奖项之一。”
白明明继续问道:“听说诺贝尔奖的奖金也很高?”
杨刚笑了笑,“是的,诺贝尔奖的奖金非常丰厚。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每人获得的奖金是20万瑞典克朗。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现在奖金一千万瑞典克朗约等于94,547.91美元和1,389,366.17人民币。”
“他的一生真是太传奇了。”白明明感叹道,“李政道出生于中国上海,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数学和物理天赋。从中国西南联大的求学时光,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攻读物理学,师从费米。1956年,他和杨振宁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并于1957年因此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坚实而辉煌。李政道和杨振宁是首两位获诺贝尔奖的中国籍人士。”
“宇称不守恒?”白明明疑惑地问,“那是什么?”
“宇称不守恒是指在某些弱相互作用过程中,物理规律不再对称。”杨刚解释道,“过去,人们一直认为宇称是守恒的,即自然界的基本物理定律对左右手系的变化是对称的。李政道和杨振宁通过实验推翻了这个假设,证明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不守恒的。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理解。”
白明明眉头紧锁,“宇称是什么?”
杨刚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宇称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描述的是物理系统在空间反演下的对称性。简单来说,如果把一个物理系统中的所有空间坐标都取反,看它的行为是否会有变化。如果没有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系统具有宇称对称性,也叫宇称守恒。就像看镜子里的自己,左右虽然颠倒,但行为还是一致的。”
白明明恍然大悟,“所以他们发现的宇称不守恒,意思是有些情况下,这种对称性是不存在的?”
“没错,”杨刚继续说,“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革命性的发现,因为它改变了人们对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理解。李政道和杨振宁通过实验验证了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不守恒的,从而打开了通向新物理的道路。”
白明明感叹道:“这么重要的发现,他才31岁就得了诺贝尔奖,史上第二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真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