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章 当诸葛亮遇到炮兵(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吾兄,你夺我江山,毁我祖庙,然我不恨。因你所行之事,实为苏莱曼晚年所不能为。然帝国尚有忠臣义士,岂容外夷久踞圣都?今我集结安纳托利亚二十万大军,屯兵布尔萨,只待春风解冻,便渡海而来。若你愿退守巴尔干,交还君士坦丁堡,我许你为藩王,共治小亚细亚。若执迷不悟,则血洗金角湾,非虚言也。”
朱和塾读毕,将信投入炉中。
他召来安东尼奥、赵元昊、李昭与伊琳娜,于地下作战室召开紧急会议。
“他不是虚张声势。”安东尼奥分析,“穆斯塔法确有二十万兵力,且多为老兵。若正面迎击,即便取胜,也将元气大伤。”
赵元昊指着地图:“但我们有三大优势:第一,海军完全控制海峡;第二,城防已装设三十门‘震天雷’发射架与十台蒸汽炮;第三,我已完成‘火网系统’布设??一旦敌军登陆,沿岸电网将自动引爆预埋地雷。”
李昭补充:“更重要的是民心。今日我去市场走访,百姓皆言‘宁随朱汗死,不归旧苏丹活’。奥斯曼统治百年,苛税暴政早已失尽人心。”
伊琳娜则提醒:“但穆斯塔法打着‘恢复正统’旗号,仍能吸引部分保守贵族与宗教领袖。我们需一场心理战。”
朱和塾沉吟良久,忽然问道:“当年成吉思汗西征,如何降服花剌子模百万大军?”
众人一怔。
他自答:“非靠屠城,而是一路发布《安民诏》,赦免投降者,重用归顺官吏,甚至保护敌国学者。他说:‘我要征服的不是土地,是秩序。’”
他站起身,走到墙边挂起一幅巨幅画像??那是根据古籍复原的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地图,东至幼发拉底,西抵不列颠,南北跨非洲与欧洲。
“我们也要发一道诏书。”朱和塾提笔蘸墨,在宣纸上写下标题:
**《告天下书:致所有被压迫者》**
>“昔者,强权以刀立约,以血定法。今吾立国,不以族分人,不以信仰判善恶。凡愿共建秩序者,皆为同胞;凡愿共享知识者,皆有席位。
>君士坦丁堡不属于某一王朝,而属于所有曾在此仰望星空的人。
>若穆斯塔法欲战,我必应之。但我更愿他明白:时代已变。
>铁骑终将锈蚀,唯有制度长存。
>来吧,不是作为敌人,而是作为未来的同路人。”
诏书抄录百份,由信鸽、电报与快马同步传往四方。更有说书人将其编为评话,在市井街头吟唱;印刷坊制成木版画,孩童争相收藏。
一个月后,春风拂过海峡。
穆斯塔法大军果然南下,但在恰纳卡莱遭遇暴风雪,补给中断。更致命的是,三支先锋部队临阵倒戈,宣布效忠“罗马汗国”,理由竟是“家中老母收到昭武寄去的冬衣与粮票”。
与此同时,安东尼奥率舰队封锁达达尼尔,利用雷达提前侦测敌情,连续击沉七艘运兵船。赵元昊远程操控设在悬崖上的电磁炮,精准轰击敌军营地,令对方惊呼“天罚降临”。
最终,穆斯塔法被迫撤军。
但他并未放弃。他在布尔萨发布反击文告,却意外提及一句:“朱和塾若真求和平,何不迎娶奥斯曼公主,结秦晋之好?”
此言一出,朝野哗然。
朱和塾闻之,先是愕然,继而大笑。
当晚,他召集内阁商议。伊琳娜低声问:“你打算怎么办?政治联姻虽老套,但或许能暂缓战事。”
朱和塾望着窗外星空,缓缓道:“我可以结婚,但不是为了妥协,而是为了融合。”
三个月后,一场震惊世界的婚礼在君士坦丁堡举行。
新娘并非奥斯曼公主,而是来自波斯萨法维王朝的女学者**蕾米拉**??她精通天文学、精通三种语言,曾在伊斯法罕天文台任职,因主张“地球绕日”而遭宗教法庭通缉,被昭武特工救出。
婚礼在新亚历山大图书馆举行,仪式融合汉礼、波斯传统与拜占庭祝祷。朱和塾身着玄色长袍,胸前佩戴双头鹰徽;蕾米拉披着星纹纱巾,发间缀满水晶星辰。
他当众宣誓:“我娶的不是某个国家的女儿,而是人类求知的勇气。”
这场婚礼被称作“文明的婚典”。罗马教廷再次谴责,称其“亵渎神圣婚姻”;但巴黎大学却授予蕾米拉荣誉博士学位;印度莫卧儿皇帝派人送来贺礼??一本牛顿手稿的梵文译本。
婚礼次日,朱和塾颁布新政:设立“科学骑士团”,授予杰出科学家终身爵位与自治研究权;启动“万卷西译工程”,派遣百名译员赴欧洲搜集失落典籍;同时宣布,五年内建成第一条连接君士坦丁堡与昭武城的高速铁路。
赵元昊终于成功试运行蒸汽机车。当第一列“光启号”鸣笛驶入车站时,万人空巷。车上挂着横幅:
**“这条铁轨,通向未来。”**
某夜,朱和塾携蕾米拉登上圣索菲亚钟楼。远处海面,舰队巡弋如常;城内灯火通明,电报线在风中轻颤,传递着来自开罗、德黑兰、里斯本的消息。
他再次取出那枚铜钱,轻轻抛起。
它旋转着,闪烁着,落入掌心。
正面朝上。
他笑了,握紧妻子的手:“我们才刚刚开始。”
风从博斯普鲁斯吹来,带着咸涩与希望的气息。在这座千年之城,新的纪元,正缓缓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