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三十章 守株待兔的顾正臣(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聚没想到,一个个小小的七品知县,竟敢威胁起堂堂伯爵来!
若不是还存了几分理智,非将高登给踹死在这大堂上不可!
不敢啊!
这里可是江宁,距离金陵很近,知县死了,没办法遮掩,万一这事传入到皇宫里,老朱非扒了自己的皮。
顾正臣弄死个盐场官,爵位被废了。
朱棣打了几个官员,成了庶民去北平当兵。
虽说后来顾正臣又复爵了,朱棣也重新成了燕王,可他们能立功爬起来,自己掉下去,还有爬起来的机会吗?
李聚发现自己虽然贵......
崇祯十七年春,李自成攻破北京,沈昭率军抵达居庸关时,京城已陷。他跪地恸哭,三军将士齐声悲鸣,声震山谷。
赵文渊劝他退守山海关,拥立宗室,重整旗鼓。沈昭缓缓起身,目光坚定:“不。我曾发誓要做那盏灯,照亮山河。既然大明已亡,那就由我来扛起这份责任??不是为了称王称帝,而是为了让百姓不再流离失所!”
他焚毁明朝军旗,取出一面全新战旗:黑底金边,中央绣着一只展翅雄鹰,下方书写“华夏复兴”四个大字。
“从今日起,我军不再是明军,而是华夏义师!我们的使命,不是效忠某姓帝王,而是守护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无论汉、蒙、女真、朝鲜、回部,皆为同胞,皆享平等!”
全军肃立,齐声高呼:“华夏复兴!华夏复兴!”
随即,沈昭分兵三路:赵文渊北守辽东,林承泽西进山西牵制李自成主力,自己亲率中军东出山海关,联合朝鲜水师封锁渤海,切断各方势力海上联系。
同时,他在辽东发布《华夏宪章》:废除科举八股,设立国民议会;推行义务教育,男女皆可入学;实行土地公有,禁止兼并;设立法院,司法独立;倡导科技兴国,奖励发明创造。
十年之后,一个全新的政权在北疆崛起。它不称帝,不立宫,不建陵,却拥有最强大的军队、最先进的火器、最繁荣的经济和最自由的思想。
沈昭始终住在辽东城外一间简陋木屋中,每日巡城、讲课、审案、练兵。百姓依旧称他为“沈父”,但他常说:“我不是父亲,只是个不愿看着孩子挨饿的路人。”
直到八十岁那年冬天,他病卧床榻,气息微弱。林承泽握着他枯瘦的手,问:“这一生,可有遗憾?”
沈昭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轻声说:“唯一遗憾……是没有亲眼看见中原的孩子也能像辽东的孩子一样,安心读书,自由奔跑。”
话音落下,呼吸停止。
风雪弥漫,全城素缟。朝鲜国王亲赴吊唁,蒙古诸部首领千里奔丧,数十万百姓沿街跪送灵柩。
他的遗体被安葬在辽东最高山巅,墓碑无名,唯刻一行字:
**这里躺着一个普通人,他曾经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多年后,一位西方传教士来到辽东,听说了沈昭的事迹,感慨道:“此人若生于欧罗巴,必为华盛顿、拿破仑一般人物。”
旁边学子摇头笑道:“不,他比他们伟大。因为他从未想要成为皇帝。”
沈昭死后,华夏义师由赵文渊、林承泽等人继承。他们继续推行新政,扩大学堂、改革税制、发展工商业,使辽东成为东亚最富庶、最稳定之地。
北盟日益壮大,喀喇沁、科尔沁、兀良哈、察哈尔等蒙古部族纷纷归附,与辽东结为同盟。朝鲜国王主动献出江华岛为盟誓之地,表示永不背弃。
与此同时,沈昭生前布置的“昭武炮”、“镇远号”等军备项目陆续完成,辽东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成为东亚最强劲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