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中状元(下)(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与乡试、会试不同,殿试不另用朱笔誊录,故糊名后直接由掌卷官送东阁读卷官处,以定高下。读卷官的工作是将试卷分成三等,即一、二、三甲,关键是定出送皇帝“钦定”的前十几名,尤其是前三名。
殿试的第三日举行‘读卷’,早朝后,弘治帝来到文华殿,读卷官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革盖殿大学士刘健、太子太保兼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李东阳、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谢迁、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马文升、户部尚书韩文、兵部尚书刘大夏、太子太保兼刑部尚书闵圭、工部尚书曾鉴、都察院左都御史戴珊、右都御史史琳、通政使司通政使田景贤、大理寺卿杨守随、翰林院学士刘机、侍讲学士杨时畅等十四人各持一份试卷,东西序立,然后按官职的高低依次跪在御前读卷。每读完一份,即由李荣将试卷呈于御案。
“再读。”弘治帝听三位阁臣读完手中试卷后,不动声色道。一般‘读卷’只读前三份,如有旨再读,则继续读卷,直到下旨免读。读卷结束后,读卷官们退门外候旨。
“臣对,臣闻帝王之临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政,而后可以约束人……”吏部尚书马文升领旨之后,不动声色的拿起手中试卷读了起来。
弘治帝面无表情的听着,待马文升读完之后,依旧道“再读。”
户部尚书韩文同样领旨后拿起手中试卷读了起来“臣对,臣闻天之道,恒久不已;圣人之道,悠久无疆。是非任人立政之徒以其具文尔也。盖必有精勤纯笃之心,以周于鼓舞变通之地,而后持中正以肃官方,则失公失慎,必期实效……”
刘健抬眼瞅了瞅弘治帝,见对方的手缓缓舒展开,有些无奈。群臣已经尽力了,郑直毕竟是五经魁,况且对方文章确实可圈可点,将他排在第五已经是内阁最后的努力。如同主上拿天下以奉张氏般,这个状元主上非要塞给一个娃娃,他们也没办法。好在如此一来,大明不但有了文武六元,还有了叔侄状元,也算是一段佳话。
实话实说,他对郑直虽无恶意,却也没有好感,毕竟嫡孙生前与之颇有龃龉。可他并不会因此就小肚鸡肠,而是因缘际会。这里有表忠心的,有纳投名状的,有不明就里的,有浑水摸鱼的。只是郑直命硬,让他先武后文,不但全部躲了过去,还成为了国朝举业百余年的奇葩。
自前唐以来,天下间终于又有了一位文武双全的状元。这也算内阁诸公的殊荣,因此内阁诸公在会试结果出来后,心态就不一样。毕竟这是出现在他们任内的,阁臣荣耀或许会随着时光流逝而消散,可两榜状元这段佳话,只要还有科举,就永远不会消失。
主上既然想发泄对内阁的不满,那就发泄吧,只要莫耽误了国事就好。不过郑直这厮出尔反尔,左右横跳也确实让人厌恶。若非对方负有钦命,刘健怕彻底触怒弘治帝,真的要再亲自教训一二。
“免了。”待韩文读完,弘治帝回了一句。
十四位读卷官随着李荣的提示,行礼之后退到门外候旨。
李荣则将收回的试卷呈送到弘治帝面前。
此时,该弘治帝“御笔”钦定一甲了。
按规矩,若内阁与主上及司礼监关系融洽,那么最先由三位大学士读的卷子就为一、二、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故尔许多人认为是“读卷官取状元”。若主上“乾纲独断”,则往往打破次序,但这种情况“十不一二”,弘治朝之前五科从未发生过。
弘治帝看了眼试卷,李荣立刻将前四份试卷挪开,露出第五份,果然卷头写明‘殿试举人臣郑直,年拾柒岁,系锦衣卫人。应弘治十四年乡试中试,由举人应弘治拾捌年会试中试,今应殿试,谨将三代脚色并所习经书开具于后。三代曾祖骥,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故。祖福,真定卫指挥佥事,故。父实,真定卫指挥佥事,故。习《春秋》。礼字第伍号。’
弘治帝拿起御笔,毫不犹豫的在上边写下“第一甲第一名。”
“钦定”前三名后,其余试卷被退回东阁。弘治帝由光禄寺造办赐读卷官宴于文华殿,以慰劳诸官辛苦,同时彰显圣恩。
宴毕,将钞赐予读卷官。刘健等十四人回到东阁,开始将第二甲第一名以下进行排列,然后拆卷填写黄榜,拆开的试卷随即封送内阁,等待明日“放榜”。
院子里传来鸡鸣之音,还想再睡一会的老光棍就被人拧着耳朵拽了起来“快点起来,六叔已经在前院等着了。”
老光棍无可奈何,懵懵惺惺的坐了起来。今个儿是个重要的日子,因此,昨夜二嫚儿,少有的没有赶人。
“看什么?”二嫚儿瞪了眼猥琐的望着她的老光棍“今日若做不了状元也没事,咱一样是文武全才,奴知道。”
老光棍也不搭话,晓得对方怕什么,笑着凑过去找食吃了起来。如同昨夜一般,二嫚儿嘴上依旧喋喋不休,却顺从的搂住了对方脖颈“达达,跨马游街时一定要穿上奴做的足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