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3 章 恢复高考(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时间在连轴转的忙碌中过得飞快,杨卫国一手整合了机修分厂、纺织厂、制衣厂,原本零散的资源拧成了一股绳,效率肉眼可见地往上提。
好消息更是一个接一个地砸过来:转炉炼钢车间接连突破了几种新型钢材的研发,说穿了就是舍得砸钱——如今厂里靠着出口订单赚得盆满钵满,不差这点研发经费,砸起钱来毫不手软。
这对摩托车厂、拖拉机厂来说是天大的利好,连李老负责的汽车项目也跟着沾光,几台样车已经下线,虽说小毛病不断,李老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地改,但能跑起来就是突破。
家电那边也没闲着。其实这东西原理不算复杂,杨卫国给的方向明确,技术人员摸着石头过河,虽还没到大规模量产的地步,但核心技术一个个啃下来,每次突破都能让车间里欢呼半天。
转眼就到了1977年下半年,杨卫国心里那团火越烧越旺。
他先是给部队的建军拍了封电报,又给在外地的老二云志去了信,家里人更是挨个叮嘱——小梅、甜甜、云峰,连云晓、云国两个半大的小子都没落下。
能通知的熟人,他也都借着机会提了句,话没说透,但意思传达到了:机会可能要来了,得自己攥住。
这当中,杨卫国最寄予厚望的是甜甜和云峰。
俩孩子是在他身边长大的,云峰性子稳重,如今在技术上已经能独当一面,水平快赶上工程师了,就是杨卫国总觉得还差那么点闯劲;
但在他看来,云峰的起点比自己当年高多了。“要不是这十年耽误了,云峰、云志这样的好苗子,早就该挑大梁了。”他不止一次跟李怀德念叨。
这天,杨卫国坐在办公室里,张玉梅端来一杯刚泡好的茶水,氤氲的热气模糊了杯沿。他看着张玉梅,忽然开口:“玉梅,你是初中毕业吧?当年的课本知识,丢了多少?”
张玉梅愣了一下,随即挺了挺腰板:“丢肯定是丢了些,但真要捡起来,我有信心。”
“那就好。”
杨卫国点点头,语气认真起来,“最近多看看书,尤其是高中的知识,国家说不定要有大动作。你去找甜甜和云峰,我托了几位老教授出了些试题,你们仨凑到一块儿做做,相互讲讲,把底子拾掇拾掇。”
张玉梅眼睛一亮,瞬间明白了什么,用力点头:“哎!我这就去找他们!”
她知道厂长从不说空话,这话里的分量,足够让她心头怦怦直跳。
看着张玉梅快步出去的背影,杨卫国端起茶杯,望着窗外。
厂区里的广播正放着昂扬的歌曲,远处的炼钢车间冒着滚滚白烟,一切都在朝着他期待的方向走。
他想起甜甜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想起云峰对着图纸时专注的眼神,心里踏实了不少——机会这东西,总得给有准备的人。
杨卫国到工地时,砖灰味混着水泥的潮气扑面而来。
这几栋家属楼是厂里给领导和技术人员盖的,从去年动土到现在,他几乎每周都来盯进度——技术人才是厂子的根,留不住人,再大的摊子也撑不起来,只能从住房这些实在事上慢慢暖人心。
沈老和李老正围着刚封顶的三号楼转,手里捏着户型图反复看。
“卫国啊,这朝南的大窗户,冬天肯定暖和,”李老指着图纸笑,“这辈子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值了。”
杨卫国接过图纸,指着一处:“您二老那套特意留了低楼层,门口还能搭个小棚放杂物,方便。”
这俩老技术员曾受了不少委屈,如今能安安稳稳住新房,他心里也踏实。
不远处,沈娜正跟施工队比划着什么。
她刚升了技术科副科长,人口又多,分到的房子带个小储藏间。
“杨厂长,这储藏间我打算改个小书房,孩子们看书也方便。”
她嗓门亮,引得旁边工人都笑。杨卫国摆摆手:“只管弄,缺啥材料跟后勤说,厂里给补。”
这一年连建五栋楼,预算超了不少,财务科汇报时直皱眉,杨卫国却拍了板:“钱花在留人上,不叫浪费。”
好消息不止这一个。南方分厂的小家电生产线试生产了,他特意赶过去看了,电风扇转得稳,台灯亮度也合适。
“这批先给家属楼装,”他跟负责人说,“吊扇、灯具全用咱自己下属厂的货,电线也用咱轧钢产的铜芯线,得让大伙儿知道,咱红星厂不光能轧钢,家电也能做得像样。”
全产业升级的路子,他心里门儿清。后世家电市场多大,现在不抢占地盘,将来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跑。
这阵儿,冶金工业部的电话快被打爆了,不少厂子托关系想让红星厂收编。
杨卫国听着就摇头,前两年他想整合周边小厂时,一个个端着架子,如今见红星厂势头猛了,倒上赶着来,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