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4、援兵出征(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0014、援兵出征(第1/2页)
营门东侧的旗手队已率先列阵。十几名旗手肩扛丈高的军旗,赤红的旗面绣着玄色猛虎,被风卷得“哗啦啦”作响。黑色的铠甲集聚成整齐的方阵,骑兵队从侧路奔来,马蹄踏在石板路上发出“嗒嗒”的巨响,每匹马的步伐都精准对齐,刀鞘上的铜环偶尔碰撞,发出清脆却冷冽的声响。
林将军站在营门中间的点将台上,玄色披风被风掀起,露出胸前的虎头护心镜。他抬手时,整个校场瞬间安静下来,连风都像停了半拍。“点兵!”一声大喝落下,各队校尉立刻出列,手持花名册高声报数,声音穿透正午的阳光:“第一队,一百人!满员!”“第二队,一百人!满员!”报数声此起彼伏,每一声都掷地有声,士兵们始终挺直脊背,目光直视前方,连眨眼都格外克制。空气里飘着铁器与皮革的味道,透着一股随时能奔赴战场的凛冽气势。
点兵之后,林将军向二十万大军发出动员令:“
“今日站在此处的,有来自幽燕的健儿,有来自河西的子弟,有父死疆场、子承父甲的遗孤,也有弃农从戎、愿保家卫国的布衣。‘你们看!’他抬手指向北方,“一百里外,后凉的铁骑已踏破阴山横渡汾河,那里硝烟弥漫,战火燎原。昨日哨马带回消息,平阳城已失陷,三十万百姓身陷水火。”
“我知道你们怕这一去,再也见不到家中老母,再也摸不到妻儿的手,怕埋骨他乡,连块刻着名字的墓碑都没有。可我问你们:若我们还缩在军营内,任由后凉大部队南下,明日,他们会不会踏破临漳城?会不会抢走你母亲的棉甲、你妻子的干饼?会不会让你的稚子,也像云平阳的孩子一样,死在弯刀之下?”
“我林涛,今日在此立誓:此战,我必冲在最前,若退后半步,任由将士们斩我头颅!你们随我出征,若能活着回来,朝廷的赏赐、爵位,我林涛绝不私吞分毫;若不幸战死,你们的家人,我会亲自派人照料,让他们衣食无忧,让你们的孩子能读书识字,知道他的父亲,是为保家卫国而死的英雄!”
“今日出征,不为功名,不为爵位,只为身后的家国,只为家中的亲人!愿随我北征者,举戈!”
话音落时,第一杆长枪率先举起,紧接着,第二杆、第三杆……二十万杆戈矛如林般竖起,刺破秋空。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震营门:“愿随将军!北击后凉!不死不归!”
林涛站起身,翻身上马,抽出七星剑指向北方:“出发!”
号角声起,旌旗前引,二十万将士紧随其后,朝着狼烟升起的方向进发。
军需官周良卫与秦江月并排,他们的身后的五十辆粮车排成两列长队,每辆车上都堆着半人高的粮袋,袋口用粗麻绳扎紧,上面印着“军粮”二字的红漆,在晨光里泛着淡淡的亮色。粮袋之间,还塞着用油布裹好的盐袋与干菜包,油布边角被风吹得轻轻翻飞,露出里面翠绿的干豆角。
运粮队与作战部队之间,隔着十步距离,却形成了奇妙的呼应,粮车的“咯吱”声,与士兵甲叶的“铮铮”声,混着远处传来的号角声,织成了出征的序曲。
如此危亡之际,林涛总算出征,秦江月郁闷在心的巨垒稍有松动,他不无遗憾地说:“在战机上来讲,此次出征已经晚了一步,最隹时机是呼延况兵临城之下际,里应外合两面夹击实行包抄。
周良卫也持这个观点,他认为:“林将军是慢了点儿,他低估了呼延况,今日的呼延况已非四年前的呼延况,他兵强马壮,粮械充足,攒足了三年的精神,又有苏将军被杀的东风,岂不马到成功?晋阳城的八万士卒过去增援怎么抵挡得住呼延况三十万的精兵强将?岂不是杯水车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0014、援兵出征(第2/2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