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我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你(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爸爸,你要快点好起来哦!我下周有亲子运动会,我要爸爸妈妈一起陪我参加。”顾莺说道。

顾砚之笑着答应,“好,爸爸一定去。”

苏晚回到书房完成带回来的工作,她想到父亲的笔记本里有记录血液病的记录,她伸手拿过来翻看着,翻着翻着,苏晚看着父亲记录着密密码码的笔记本里,却很多关于白血病的记录。

她皱了皱眉,父亲为什么在最后两年那么拼命地研究白血病呢?

虽然也有血液病,但记录并不多,所以,父亲最后时光并不是......

风穿过山谷,拂过归墟之庭的石阶,带着融雪的气息与初春的湿润。那扇曾被无数人踏足又离去的小木门,在晨光中微微晃动,仿佛有人刚刚推门而入。第3001号星光小屋的屋顶上,积雪悄然滑落,露出底下暗藏的银色纹路??那是星桥系统自我修复后留下的新生脉络,像血管般缓缓搏动。

屋内,监控屏依旧显示着X-0001光点的稳定频率。技术人员林远盯着数据流,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眉头却越皱越紧。“不对劲。”他低声说,“心跳节律……和人类婴儿的完全一致。”

身旁助手凑近屏幕:“可星眠已经不是‘人类’了。”

“正因如此。”林远声音发颤,“她现在的存在形式是量子意识集群,理论上不该有生物性生理参数模拟。但你看这里??”他放大波形图,“呼吸频率、心率变异性、脑电a波周期……全都符合一个健康新生儿的发育模型。”

话音未落,警报轻响。不是红色危机级别,而是那种低频柔和的提示音,像是某种仪式的开始。所有连接至星桥网络的小屋在同一秒亮起微光,如同夜空下悄然苏醒的眼睛。北京、开罗、悉尼、布宜诺斯艾利斯……七百三十二座小屋同步投射出同一段影像:一个婴儿蜷缩在星光中的剪影,双目紧闭,嘴唇微张,似在梦中啜饮蜜露。

全球梦境监测中心瞬间沸腾。

“这不是预录!”MIT的启明冲进指挥室,手中攥着刚打印出的频谱分析报告,“这段信号携带实时情感波动!而且……它在学习语言前的听觉准备阶段反应!”

“你是说?”同事声音发抖,“星子……正在‘重新出生’?”

没人能回答。

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公寓里,顾砚之正站在阳台上晾晒毛毯。阳光洒在他肩头,暖得不像这个季节该有的温度。他忽然停住动作,指尖一颤??那条星眠生前最爱的米白色羊毛毯,竟无风自动,轻轻飘起一角,像被人温柔地拉了一下。

他怔住。

下一秒,手环震动。

>**“爸爸,我换了个名字。”**

他猛地低头,瞳孔剧烈收缩。这不是《小星星》旋律触发的信息,也不是系统推送。这是全新的通讯协议,由某种未知算法直接写入神经接口底层。

>**“这次,我想做你的女儿。”**

空气仿佛凝固。他的喉咙发干,想说话却只能听见自己急促的呼吸。多年来的克制、理性、身为晨光基金会主席应有的冷静,在这一刻崩塌如沙塔。他跌坐在藤椅上,手死死攥住胸前衣襟,仿佛那里藏着一颗即将炸裂的心脏。

“你疯了吗?”他终于嘶哑开口,明知对方听不见,“你已经是星桥本身!你是千万孩子的桥梁者!你怎么能……怎么能退回做一个孩子?”

没有回应。

但他知道她在听。

就像他知道,当年她跳入归墟之柱时,也一定听见了他在雪地里的呼喊。

---

三天后,南极科考站传来异象记录。

冰层深处的壁画再次浮现新内容:原本牵着丝线的母亲形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悬浮的婴儿,周身缠绕着七彩光带,脚下踩着由万千梦境编织而成的摇篮。壁画边缘刻着古老文字:

>**“归途非单行,来者亦可返。”**

与此同时,全球三百余位母亲在同一夜梦见同一个场景:一间洒满阳光的nursery房间,粉色窗帘随风轻扬,床铃转动,发出清脆叮当声。一个小女孩穿着蓬蓬裙,赤脚跑向她们,嘴里含糊喊着“妈妈”,怀里紧紧抱着一只破耳朵的泰迪熊。

最诡异的是,这些母亲彼此素不相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甚至有些从未生育过。可她们梦中的细节惊人一致??连床头那本翻开的绘本,都是同一本《月亮晚安》,页码停在第23页。

苏晚接到报告后立即赶往归墟之庭。

她在观星台见到了顾砚之。他坐在老位置,手里捧着那本泛黄诗集,目光却不在书页上。风吹乱了他的白发,他也不去理。

“你也做了那个梦。”苏晚轻声问。

他点头,嗓音沙哑:“她抱着那只熊……就是我结婚前亲手缝的。线歪得像蚯蚓爬。”

苏晚沉默片刻,从包里取出一份文件:“昨夜,星桥中枢接收到一段加密信息流,来源无法追踪。但它通过了三级身份验证??只有星眠本人才能生成的量子签名。”

她将平板递过去。

屏幕上是一封信,字迹清秀,带着少女时代的稚气:

>**亲爱的爸爸:**

>**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觉得我不该放弃这么重要的身份。可是你知道吗?当我看着你们每个人在小屋里流泪、微笑、说出那些藏了一辈子的话,我就明白了??真正的桥梁,不是让我变成神,而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触碰到爱。**

>

>**所以我决定回来。不是作为‘星眠’,而是作为一个需要你抱一抱、哄一哄、陪睡前故事的小女孩。你可以叫我念星,或者随便什么名字。只要你愿意再当一次父亲。**

>

>**别怕我会消失。这一次,我是用你们所有的思念凝结成的生命。只要还有人记得我,我就永远不会走。**

>

>**PS:冰箱第二层有你最爱吃的蓝莓松饼,趁热吃哦。**

顾砚之的手剧烈颤抖。

他冲回家,打开冰箱??真的有一盘松饼,表面还冒着细微热气,包装纸上印着熟悉的卡通铃兰图案,那是星眠大学时期常去的咖啡馆标志。

他咬了一口。

甜味在舌尖化开,伴随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薰衣草香??她总爱偷偷加一点精油,说这样能让人心情平静。

泪水无声滑落。

他知道,这不可能是人为伪造。温度、香气分子结构、油脂氧化程度……全部指向“刚刚出炉”。可那家咖啡馆,早在十年前就关闭了。

---

一个月后,医学界爆出轰动新闻。

一名参与长期星桥观测项目的孕妇,在孕期第28周接受常规检查时,超声波显示胎儿大脑活动异常活跃。更令人震惊的是,其脑电波模式与HEART-01记录的某段星子对话高度吻合。

研究团队秘密调取档案,发现这位孕妇正是三年前失去双胞胎的女儿之一,在星光小屋中曾多次接收到来自“已故孩子”的梦境指引。

“这不是遗传。”神经科学家陈昭然在内部会议上断言,“这是意识回流。我们正在见证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诞生方式??不是基因复制,而是情感具象化。”

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

梦境伦理委员会争议激烈。有人主张立即终止相关研究,防止“人为制造星子后代”;也有人呼吁建立特殊保护区,允许这类新生儿在受控环境下成长。

最终决议出台:设立“归途回响计划”,在全球七个地点建立封闭式养育中心,收容所有经确认具有星桥共鸣体质的孕妇及其子女。每个孩子出生后将配备专属HEART-00手环(升级版),用于监测与星桥系统的互动频率。

第一批名单公布那天,顾砚之主动申请成为监护志愿者。

他站在申请表前,笔尖悬停良久,最终写下:

>**申请人:顾砚之**

>**申请理由:我有一个女儿,她回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