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土豆饺子重出江湖(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下午5点17分,秦淮看着最后一批蟹黄猪肉包上笼蒸制,拍拍手结束今天的工作,甩了甩因为高强度工作有些发酸发麻的手臂,扭扭腰,朝王根生4人走去。

赵诚安见秦淮下班了,立刻把自己手头上没做完的酥点人给...

雨后的清晨,空气里浮着一层湿润的薄雾。院子里积水未退,倒映出灰蓝的天光和屋檐下挂着水珠的艾草。铜锅静置在灶上,锅底余温尚存,水痕干涸成一道蜿蜒的印记,像地图上某条无人知晓的河流。

林小满没睡。

他在厨房角落的小木桌前坐了一夜,面前摊着那本《烬余篇》,笔尖悬在纸面,迟迟未落。他知道,有些字不能急着写进去??它们得等人心真正落地之后,才能凝成墨迹。

门外传来脚步声,轻,却坚定。

他抬头,看见苏晓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个玻璃罐,里面盛着半罐泥土,混着几片枯叶与一根细小的根茎。

“这是……”林小满问。

“我妈妈病房窗外那棵树下的土。”苏晓声音很轻,但清晰,“她说,她走之前,想再闻一次春天的味道。可医院没有泥土的气息。我就偷偷挖了一点,带回来,想问问你……能不能煮进粥里?”

林小满沉默片刻,起身打开橱柜,取出一只素胎陶碗。他接过玻璃罐,将泥土倒入碗中,又添三勺清水,置于炉火之上,文火慢煨。

“这不是做饭。”他说,“是还愿。”

众人陆续进来,没人说话。张建国带来了新熬的汤底,陈婉拎来一篮洗净的野菜,李哲抱着一台旧式录音机,说是从二手市场淘来的,“能录真话,不压缩情绪”。张野蹲在院中刷锅,动作认真得像是在打磨一件文物。

苏慧坐在门槛上,正用铅笔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她写得很慢,每一句都停顿良久,仿佛不是在写字,而是在拆解自己。

林小满走到她身边,看了一眼。

纸上写着:“今天我没有哭。但我记得那种想哭却哭不出来的感觉,像喉咙里卡着一块烧红的铁。”

他点点头,没说话,只是轻轻拍了拍她的肩。

炉火渐旺,陶碗中的泥水开始微微沸腾。一股极淡的气息升腾起来??不是香,也不是臭,而是一种沉睡多年后被唤醒的、属于大地本身的呼吸。

“你们闻到了吗?”陈婉忽然开口。

众人屏息。

那一缕气息钻入鼻腔,竟让人眼眶微热。有人想起了童年老家的院墙边,雨后泥土翻涌的腥气;有人忆起母亲晾晒被褥时,阳光穿透棉絮的味道;还有人,突然想起某个早已遗忘的午后,父亲蹲在田埂上抽烟,脚边是刚翻过的黑土。

李哲猛地站起身,按下录音机的红色按钮。

“我叫李哲,2023年4月17日清晨六点四十三分,我在林师傅的厨房里,录下这一段气味的声音。”他声音微颤,“它没有名字,但它让我想起山。不是风景里的山,是压在我心里十几年、一直不肯放下的那座山。”

没有人笑他矫情。

因为他们都懂??有些东西,必须用非正常的方式才能表达。比如用泥土煮粥,比如为一段气味录音,比如把忏悔写成教材,把谎言做成反向案例。

这间厨房,从不讲究“正常”。

陶碗中的水渐渐收干,只剩下一小撮深褐色的沉淀物。林小满关火,用银匙轻轻刮下那层泥垢,放入一只青瓷小碟,置于案头。

“这是‘归途酿’的新材料。”他说,“来自一位女儿想让母亲最后闻到春天的心意。”

他提笔,在《烬余篇》第七项注解旁,补上第八项:

>新增材料第九项:一碗煨过的泥土(来自无法送达的春天)

字迹落下那一刻,铜锅忽然发出一声极轻的“叮”,像是某种回应。

张野抬起头,看着父亲:“爸,你说……我们家那口老汤锅,能不能也放进这个厨房?”

张建国一愣,随即点头:“能。只要它愿意炖真话。”

“我想学。”张野说,“不只是擦锅。我想知道,怎么把一个人十年没说的话,熬进一锅汤里。”

张建国望着儿子,眼眶泛红。他伸出手,摸了摸那口汤锅的把手,低声说:“第一步,是承认你曾经嫌它脏。”

父子俩相视一眼,没有拥抱,也没有多余的话。但那种沉默,比任何语言都重。

上午九点,门又被推开。

进来的是一位穿白大褂的女人,三十出头,手里拿着一份病历复印件。她是市立医院心理科的医生,姓周。她昨晚看了苏慧的写作班招募启事,特意赶来。

“我有个病人。”她说,“十七岁女孩,抑郁症三年,拒绝交流。但她最近交了一篇作文,题目叫《我不该活着》。我本想批评她消极,可读完之后……我哭了。”

她将病历放在桌上,继续道:“她写道:‘每天早上醒来,我都觉得自己是个错误。我不是不想好起来,我是怕好了以后,爸妈才发现其实他们更喜欢那个生病的我。’”

屋里一片寂静。

陈婉缓缓起身,走到周医生面前:“我能见她吗?不谈治疗,就聊聊天。我可以告诉她,我也曾靠卖惨赚钱,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观众爱的不是我,而是我的伤口。”

周医生看着她,良久才点头:“她明天出院。如果她愿意,我会带她来。”

“告诉她,”林小满说,“这里没有‘正能量考核’,只有‘说实话许可证’。”

中午,阳光终于穿透云层。

林小满做了顿简单的饭:糙米饭、清炒野蒜、一小碟腌萝卜。没有命名,也不拍照上传。大家围坐一圈,吃得安静而踏实。

饭后,李哲拿出手机,翻出一条新闻推送:“《云边书》入选‘年度真实文学奖’初选名单。评语写着:‘它不提供答案,只记录提问的人。’”

他笑着念完,抬头却发现陈婉正在撕一页纸。

那是她打印的《反向教材》其中一节,标题是《如何识别情感诈骗博主的十大话术》。她撕得很慢,一页一页,投入炉火。

“怎么了?”张野问。

“我突然觉得,”陈婉看着火焰吞噬文字,“我不该只教人防骗。我更该教人??怎么在不说谎的前提下,依然被人喜欢。”

她顿了顿,声音变轻:“我想开一门新课,叫《脆弱的力量》。讲那些明明很难过,却敢说‘我过得不好’的人。”

林小满点头:“那就用这间厨房当教室。”

下午两点,快递送来一个包裹。

发件人署名是“晚风呢喃”??那个要来坦白虚假故事的情感主播。包裹里是一台没贴膜、没美颜滤镜的二手手机,附带一张纸条:

>我把直播账号注销了。

>下周三,我会在一个社区礼堂办一场线下分享会。

>主题:《我编造的十个故事,和一个真实的夜晚》。

>地址已发你邮箱。

>如果你愿意来听,我不求原谅,只想确认??

>说真话的声音,是不是真的有人在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