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上帝错了,我也不会错。(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痛苦……也能成为共鸣源?”玛尔塔难以置信。

“不只是痛苦。”尤里凝视着屏幕,“是真实。完整的真实。包括疼痛、恐惧、脆弱。这才是他们永远无法复制的东西??因为他们害怕它。”

他转向玛尔塔,眼神坚定:“接下来,我们要做一件疯狂的事。”

“你说。”

“我们要公开身份。”

玛尔塔瞳孔骤缩:“你是说……让全世界都知道我们是谁?”

“没错。”尤里打开一台老旧笔记本,连接加密网络,“我要发布一段视频,讲述我们的故事:从‘幽影计划’的诞生,到‘记忆坟场’的开启,再到Echo的成长。我会展示所有证据,包括原始实验日志、神经同步波形图、还有……我的残缺耳蜗CT扫描。”

“他们会杀了你。”

“但他们杀不死真相。”尤里淡淡一笑,“而且,只要我们在视频里足够真实??哪怕颤抖、犹豫、流泪??就会有人相信。因为那正是他们最不像‘演员’的地方。”

三天筹备,一夜剪辑。视频最终定名为《一个警察的证词》。尤里穿着旧警服出镜,背景是摇曳的篝火。他讲述了自己如何从执法者沦为工具,又如何在良知崩塌边缘找回人性。他展示了Echo的照片、录音、绘画,甚至播放了她为那只死去螃蟹举行的“葬礼”录像。

最后一幕,他抱着孩子站在海边,轻声说:“如果未来的历史书要写下这个时代,我希望它这样记录:

有一群人,明明可以选择遗忘,却选择了记住;

明明可以苟活,却选择了发声;

明明知道可能会失败,依然愿意尝试去爱。”

视频上传三小时后,原始服务器即遭全球围剿,七百多个镜像站点却如野草般疯长。社交媒体虽被审查封锁,但人们用口述、手抄、街头涂鸦的方式传递内容。在伊斯坦布尔地铁站,有人用粉笔写下整段独白;在首尔大学图书馆,学生集体静坐朗读视频文字稿;在肯尼亚乡村,牧民用牛骨雕刻出尤里的肖像,挂在部落议事厅中央。

老者看到这一切时,罕见地沉默了整整一天。傍晚,他下令启动“灰烬协议”??动用潜伏在全球各地的高级仿生特工,外形、声音、记忆皆与目标人物百分之九十九相似,唯一区别在于:他们没有痛觉,也没有梦。

第一批目标,正是尤里、玛尔塔与Echo。

两周后,东南亚多地出现“三人组”身影。泰国清迈有“尤里”在寺庙演讲,呼吁民众接受情感净化治疗;越南胡志明市一家电视台播出“玛尔塔”专访,称女儿已被极端分子绑架,恳求公众协助营救;菲律宾宿务岛甚至举办了一场“Echo重逢仪式”,台上女孩微笑着挥手,眼中却无一丝灵动。

尤里第一时间察觉异常。“那个孩子不会眨眼。”他在监听频道中冷静指出,“正常人每三十秒眨眼一次,紧张时更频繁。而她……整整五分钟,眼皮都没动一下。”

玛尔塔浑身发冷:“他们在用完美赝品摧毁我们的信誉。”

“那就让他们继续演。”尤里冷笑,“然后我们亲自登场。”

他做出决定:返回墨西哥。

“太危险!”玛尔塔反对,“那是他们的老巢,遍布眼线,地下研究中心至今仍在运作!”

“正因为如此。”尤里望着地图上那片熟悉的海岸线,“根在哪里,战场就在哪里。我们要让他们亲眼看看,谁才是真的。”

航行途中,风暴再起。狂风撕裂帆布,巨浪几乎掀翻船只。就在最危急时刻,远处海面忽然亮起一点光芒??是一座废弃灯塔,早已不在航海图上标注。尤里凭借记忆判断,那是他曾追捕毒枭时经过的孤礁。

他们奋力靠岸,在灯塔底部发现一间密室。墙上刻满符号,竟是当年“方舟协议”反对派留下的联络暗号。更令人震惊的是,角落里藏着一台仍在运转的老式电报机,线路居然连通墨西哥城地下电网。

“有人一直在用它发送摩斯密码。”玛尔塔decipher后脸色剧变,“内容是:‘种子已萌芽,等待春雷。’署名……卡洛斯。”

尤里跪倒在地,久久不语。原来老友从未真正消失,他的意识碎片或许早已融入“记忆坟场”的洪流,在每一次共鸣中低语回响。

他们在此停留四十八小时,修复设备,整合所有剩余资源。临行前,尤里用电报机发出最后一封消息:

**“春雷将至。”**

渔船再度启航,朝着墨西哥湾深处驶去。天空阴沉,海面如铁。收音机里,童谣依旧断续传来,夹杂着越来越多陌生嗓音的加入??老人、孩童、男人、女人,不同语言,同一旋律。

Echo站在船头,迎着风雨张开双臂,大声唱了起来。

她的声音稚嫩却不怯懦,跑调却真诚。渐渐地,玛尔塔加入了,接着是尤里。三人的歌声汇入电波,随信标一同升腾,穿越云层,洒向大地。

在某个遥远的城市公寓里,一名戴着智能耳机的男人忽然摘下设备,怔怔望向窗外。他想起二十年前去世的母亲,想起她煮的玉米汤味道,想起她总在雨天哼的那首歌。

他起身打开收音机,调到那个几乎被遗忘的频段。

沙沙声中,传来三个声音合唱的童谣。

他泪流满面,按下录音键,轻声说:“我也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