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家有小贼(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是上届毕业生做的创意项目。”带队老师介绍道,“他们想表达:每个人内心都有一片需要被倾听的土地。”

X-3087走上前,指尖轻触那三个字。仿佛有风吹过耳畔,带来远方紫藤花的香气。

当晚,他给陈拾安发了条消息:

>“您把听风阁画进了地图。

>我把它带进了现实。”

回复很快到来:

>“地图只是起点。

>现在,轮到你去绘制新的坐标了。”

一个月后,他在班级群发起倡议:成立“心灵驿站”互助小组。起初响应者寥寥,直到他在一次课堂分享中讲述了自己那段濒临崩溃的日子。他说:“我不是榜样,也不是英雄。我只是侥幸活下来的幸存者。如果我的经历能让哪怕一个人觉得‘原来我不是怪物’,那就够了。”

发言结束,教室里静了几秒,随即响起掌声。第二天,报名人数超过三十。

他们租下教学楼一间闲置活动室,命名为“微光空间”。每周五晚上开放,不设主持人,不限话题,只需一句真诚的开场:“我想说说话。”

第一次聚会,来了七个人。有人谈起家庭暴力,有人讲述性别认同困惑,有人哽咽着承认自己有自杀念头。X-3087坐在角落,静静听着,偶尔递上一杯热水或一张纸巾。结束后,一个女生拉住他的手:“谢谢你让我们说出这些。以前我觉得,说出来就是软弱。”

“不是。”他摇头,“说出来,才是勇敢。”

与此同时,他开始修习《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课程。教授布置了一份作业:设计一场校园心理剧。他立刻想到了李思媛当年的《无声呐喊》,决定以此为蓝本进行改编,并邀请同班同学参与演出。

排练过程中,一名饰演“被霸凌者”的男生突然崩溃大哭。他说自己初中时也曾遭受欺凌,多年未曾提及。X-3087抱住他,轻声说:“你现在安全了。而且,你不是一个人。”

演出当天,礼堂座无虚席。剧终时,全场寂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校长亲自上台握手:“这是我们建校以来最有力量的一次心理教育实践。”

后台,许知远发来视频通话。他正拿着相机在校门口直播:“听见了吗?你的名字已经在母校传开了。现在学生们都说,‘要是遇到困难,就去找那个从桥洞走出来的人’。”

X-3087笑了。他知道,那个编号X-3087早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林远”??一个愿意倾听、也敢于发声的名字。

寒假前夕,他收到一封信,信封上没有署名。打开后,是一张素描:一个男孩蹲在桥洞下,头顶上方,一只手正递来一包薯片。背面写着:

>“我也躲在桥下过。那天看了许知远拍的纪录片,我打了热线电话。现在我在接受治疗。谢谢你,让我知道我不是唯一的疯子。”

他把这封信夹进日记本,在最新一页写道:

>“曾经我以为,拯救只能来自外界。

>后来我才明白,当我们彼此见证,

>拯救就已经发生。”

春节回家那天,父亲早早骑车到车站接他。两人并肩走在雪后的街道上,脚下crunching作响。路过便利店时,X-3087买了两瓶酸梅汤。

“还是这个味儿。”林父喝了一口,眯起眼。

“爸,我有个想法。”他忽然说,“明年暑假,我想回母校办一场‘听风行动’,带大学生志愿者去高中开展心理支持工作。”

林父沉默片刻,点头:“去做吧。需要钱就跟我说。”

“不用。”他笑,“我已经申请了公益基金。”

回到家,母亲做了满满一桌菜。饭桌上,她小心翼翼地问:“在学校……还好吗?”

“很好。”他认真回答,“我遇到了很多像我一样的人,也成了别人的光。”

母亲眼眶一红,低头夹菜。

夜里,他翻开共感墙的照片集,一页页看过去。忽然发现角落里多了一张陌生的便签,字迹稚嫩:

>“我也想开面包店。

>但我妈说我必须考公务员。

>今天我在听风阁吃了苏阿姨做的红豆饼,

>我决定偷偷报名烘焙课。

>谢谢你们让我知道,梦想不怕小。”

他轻轻抚摸那张纸,仿佛触摸到了某种延续的生命力。

返校前夜,他又去了听风阁。院子空无一人,唯有紫藤缠绕门框,静静守候。他在共感墙上添了一条新便签:

>“亲爱的后来者:

>如果你正站在崩塌的边缘,

>请再坚持一下。

>风会来,

>也会有人,

>愿意为你停下脚步。”

转身离去时,一片花瓣落在肩头。他没有拂去,任它随着步伐轻轻颤动,如同一颗仍在跳动的心。

他知道,这场关于生存与救赎的旅程,永远不会真正结束。

但它已不再沉重。

因为它已被无数双手传递,被无数颗心共鸣,

化作一阵阵风,吹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