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重录永乐大典(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重新抄录永乐大典?

嘉靖副本?

群臣表情错愕,心中满是鄙夷!

见过碰瓷儿的,没见过这麽碰瓷儿的,合着你这是铁了心要沾太宗的光了?

就连杨廷和看向皇帝的表情也变得玩味起来。

心中迸发出一个念头——永乐大典之事,该不是皇帝自导自演的吧?

这麽想的人不只是他,群臣都有这种感觉,且群臣怀疑心更重!

好端端的大典怎麽可能会丢,当皇宫是菜市场?

「皇上,请允许臣等去藏书阁一观!」

有人提议,旋即,群臣附和……

面对群臣的质疑,朱厚熜既不生气,也不慌张,大典却是有了闪失,不怕这些人一探究竟。

朱厚熜坦然笑笑,颔首道:「散了朝,众卿皆可去得。」

见他如此,群臣刚升起的怀疑渐渐消弭,平心静气想想,小皇帝不太会做这样的事情,不过,还是得去看看才行……

~

朝会散后,朱厚熜回到御书房,照常批阅奏疏……

在此过程中,他的目光总是时不时瞟向一边的《大明轶闻录》,忍不住想拿起翻阅……

这就好比一个是课本,一个是课外读物,就吸引力而言,后者完爆前者!

更何况,这课外读书不仅生动有趣,还满满都是乾货。

朱厚熜费了好大的毅力,才顺利批阅完奏疏,然后,迫不及待地拿起《大明轶闻录》细细品读……

一个接一个的大事件被以讲故事的叙述方式展开,其中夹杂着大量的解析,虽是一家之言,却针针见血,将政治讲的透彻又鲜活。

文字通俗,辞藻亦不华丽,却能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逻辑链条太严谨了,严谨到根本不像是故事轶闻,而是切实发生过的……

一口气读到午膳时分,直到黄锦提醒该用膳了,朱厚熜这才从书本中挣脱出来。

「此书价值之高,犹在大典之上啊!」朱厚熜缓缓合上书,发出这样的感慨。

黄锦笑着说:「再好看也不能当饭吃是不?」

朱厚熜斜睨了他一眼,转而道:「群臣去藏书阁,反应如何?」

黄锦道:「大人们脸色不太好看,然后……坚称永乐大典是在太宗迁都之后发生的火灾中没的。」

顿了顿,黄锦钦佩道:「皇上您真是神了,如何收场还真不用您费心,嗯……,大人们还是忠君的。」

「忠君?」朱厚熜笑了,「他们只是为权力来源负责而已。」

黄锦讪讪赔笑,觉得这是主子猜忌心过重,不过用膳在即,他可不敢在这时候辩驳。

建议道:「皇上用过膳后再读这《大明轶闻录》吧。」

「嗯。」朱厚熜恋恋不舍地放下,自语道,「这部书的作者……到底是谁呢?」

黄锦随口说道:「不用想,肯定是见证过丶亦或接触过大明轶闻的人,一般人也写不出这种能让宪宗皇帝丶孝宗皇帝丶武宗皇帝,以及皇上您都推崇的书啊!」

朱厚熜一滞,倏地醍醐灌顶,惊喜道:「对啊,能接触到大明轶闻的人,必定是绝对的政治中心人物,嗯……」

朱厚熜抬手拍了拍黄锦那胖大脑袋,哈哈笑道:「你这大脑袋还是有货的,嗯,有了目标人群,再想找作者就不难了……」

他心情愉悦,「待会儿,遇到合口味的多吃一些。」

「谢皇上。」黄锦没想到一句无心之语有这麽大效果,心下十分欢喜。

……

午膳后,朱厚熜又沉浸在了《大明轶闻录》之中,一口气读到晚膳时分,随便吃了几口,便再次研读……

次日早朝。

朱厚熜盯着了熊猫眼儿上朝,脑袋浑浑噩噩,整个人没精打采。

不过,群臣可是相当精神。

朝会一开始,就对是否抄录嘉靖副本进行『友好』评判。

「皇上,大典虽不是正本,内容确实一般无二,何须在意形式?」

「皇上,重新抄录永乐大典花费不菲,朝廷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当物尽其用才是。

「皇上,国家财政取之于民,亦当用之于民,有这钱……减轻百姓赋税不好吗?」

这一通吵闹,成功让哈欠连连的朱厚熜有了精神。

「这个钱有内帑出。」朱厚熜哼道,「这额外的花费,朕节衣缩食省回来便是。」

不料,户部尚书却道:「内帑的钱,也是可以用之于民嘛。」

朱厚熜都惊呆了,一时间怀疑是自己听错了,「你刚说什麽?」

户部尚书脸上一热,悻悻道:「皇上仁德,然……。」

停顿了下,他脖子一梗,道:「无论国库,还是内帑,财富都来自大明百姓。」

「你,你你你……」朱厚熜气得直哆嗦,他就没见过这样厚颜无耻的人!

无奈,这话他还真不能反驳,更无法理直气壮的说:内帑的钱,就是皇帝的小金库,供皇帝本人,以及皇宫用度。

这话要是说了,那就是政治灾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