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出师不利(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呃……好吧。」朱载壡只好暂时耐下性子,期待赵贞吉接下来的讲学。

《大学》出自礼记,宋学大家二程,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后朱熹又对《大学》丶《中庸》丶《论语》丶《孟子》合编注释,合称四书。

时至大明,程朱理学已然发扬光大,加之大明初立时,老朱对『朱熹的推崇,如今的《大学》,更多是朱熹的思想主张。

而心学虽脱胎于程朱理学,却与程朱理学有着核心矛盾。

理学的思想主张是——存天理,灭人欲。

王学的思想主张是——存天理,灭私欲。

那位提出质疑的监生,水平端的不凡,直接抓住本质核心,又以孔夫子丶朱夫子做背书,这一番长篇大论下来,莫说赵贞吉,纵是当朝首辅来了,说话也得掂量掂量……

赵贞吉涵养极好,既无表露不满,也无打断监生的质疑,只是认真听着,一直等那位质疑的监生讲完。

然,那监生刚讲完,窃窃私语声便响了起来,纵是讲台上的六部九卿,也面露异色,显然,他们也认可那监生的质疑,只是碍于身份,这才保持克制……

见议论声越来越大,朱载壡不禁为赵贞吉捏了把汗,低声道:「先生,这位赵巡抚的第一场讲学,貌似不太顺利啊,他顶得住吗?」

「你瞧人家急了吗?」

「我……瞧不清啊。」

李青:「……你还是看热闹吧。」

朱载壡:「……好吧。」

议论足足维持了一刻钟,赵贞吉便等了一刻钟,直等到都不说了,都将质疑的目光移向他时,他这才从容不迫地拿起筒状的简易扩音器。

「大学之道,新民,亲民,素有争论。朱夫子以新民为准,阳明先生则认为当以亲民为准,这便是心学和理学的不同。」

赵贞吉讲述道,「新者,革其旧之谓也。朱夫子认为亲民,当以礼丶乐丶刑丶政,去引导民众弃旧图新。朱夫子的理论侧重于修他人之身,以『外』的方式去引导民众从新向善。可如此,便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阳明先生则以亲民为准,亲民与『明明德』相辅相成,以修我之己身为准,是以自身之品德,修养,行为,去引导民众向善……」

赵贞吉说道:「阳明先生更注重『内』,这也是阳明心学主张的内求诸己,不假外求……」

赵贞吉刚讲完,紧接着,那监生再次提出质疑。

「大人说了这麽多,归根结底,王阳明的主张也还是作新民,可对?」

「是!」

「既是作新民,何以又说亲民?」

赵贞吉道:「阳明先生『作新民』是自我革新,是找寻内心的光明,是找回人之本性,而非成为新的人,更非以己度人。」

「恕学生斗胆,学生以为赵大人如此解释过于假大空,或是学生愚钝,还请大人再讲明白些。」

这位监生的质疑,再次获得广泛认同。

在他们看来,赵贞吉这一番话太过理想化,什麽要注重『内』,纯属无稽之谈。

赵贞吉也不生气,端起茶杯润了润嗓子,再次将筒状扩音器放至嘴边,说道:

「何为亲民?重在一个『亲』字……」

不料,话刚出口,下面人就不买帐了。

监生们主观的认为,赵贞吉在主观的贬朱熹,捧王阳明。

大明科举取士,版本答案可是朱熹!

可赵贞吉只谈朱夫子的『新民』之说的弊端,只谈王阳明『亲民』之说的优点,这本就不客观。

再者,监生们认为朝廷推行国策,官员治理地方,都是用『外』的方式去引导百姓,这并不为错,这才是真理。

反观,王阳明的『亲民』,王阳明主张以『内』的方式引导民众,没有丁点可行性,完全是故作高深,纯属是为了高明而高明。

监生并非官员,这些人大多对圣人之言有着极致的推崇,再加上朱熹为四书的注解,以及其注解是朝廷取士的版本答案。如今的圣人之言,已然是朱熹的形状。

赵贞吉如此,这些人自然同仇敌忾。

莫说台上的事赵贞吉,纵是当朝首辅,甚至是皇帝,这些个上头的国子监学生,也是敢怼上以怼的。

昔年,杨慎那句「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便是最好的证明。

如此群情汹涌,一众坐着的官员,也坐不住了。

讲台上,分坐两旁的六部九卿,纷纷看向赵贞吉,低语着什麽。

离得较远,加之人群实在嘈杂,李青也听不到讲台上的谈话,不过也不难猜,无外乎是让赵贞吉慎言,或让他收回对朱夫子的偏见……

朱载壡咽了咽唾沫,道:「先生,局势不是小坏,而是一片大坏啊……」

「啪——!」

李青在他头顶削了一巴掌,「就你俏皮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