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血统论”(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春天渐远,初夏悄至。

林浅的生活节奏愈发紧凑,但她从未感到疲惫。每当深夜伏案整理稿件时,总会想起那个在厕所写日记的陈小雨,想起躲在角落不敢抬头的晓雯,想起无数个曾在黑暗中独自流泪的孩子。她们的声音,如今正通过一本书、一节课、一场对话,一点点扩散出去。

某日午后,她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偶然在一排旧书架间发现一本泛黄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翻开目录,赫然有一篇文章标题:《作文应服务于思想品德教育,警惕私人化叙事泛滥》。发布时间是十年前。

她笑了笑,将书放回原位。

时代终究在变。曾经被视为“危险”的真实,正在成为疗愈的起点;那些曾被斥为“负能量”的倾诉,正转化为推动变革的力量。

傍晚回家路上,她顺道去了趟小学门口。那是她前世任教过的学校,如今已更名为“幸福路实验小学”。校门口电子屏滚动播放着本周校园新闻,最后一条吸引了她的目光:

【我校六年级(3)班开展“我的心里话”主题写作活动,共收到学生来信82封。经心理老师筛选反馈,已为5名存在情绪困扰的同学启动一对一辅导。校长寄语:每一个孩子的声音,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林浅驻足良久,直至天边晚霞褪成淡紫色。

她掏出手机,给陈小雨发了条消息:“听说你暑假想去山区支教?”

对方秒回:“嗯!有个公益组织在云南办暑期阅读营,我想带孩子们读《她们如何照亮自己》。”

林浅回复:“需要我陪你一起去吗?”

“真的可以吗?”陈小雨发来一连串激动的表情包,“那儿的孩子们……可能比我更需要您。”

“不,”她轻声打下这句话,“是他们需要你这样的姐姐。”

那天晚上,她做了一个梦。

梦里她站在一所巨大的圆形剧场中央,四周环形阶梯座无虚席。台上站着一个个少年,每人手中拿着一页纸。他们轮流走上前,念出自己的故事??关于被忽视、被误解、被伤害,也关于坚持、成长、重新相信。

每念完一段,台下就亮起一盏灯。起初零星几点,渐渐连成一片,最终整座剧场灯火通明,宛如星海。

最后一个上台的是晓雯。她没有拿稿子,只是静静地说:“十年前,我以为说出真相会让我彻底破碎。但现在我知道,正是那次破碎,让我重新拼出了完整的自己。”

全场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林浅在梦中流泪,却又笑着醒来。

晨光熹微,鸟鸣清脆。她打开电脑,继续撰写《她说不出口的话》的最后一章。这一章的名字叫《**我不是为了报复,而是为了重生**》。

她写道:

“有人说,揭开伤疤只会带来更多痛苦。可他们忘了,有些伤口从未愈合,只是被强行缝合,藏在微笑之下。

我们不是要掀起仇恨,而是要终结沉默的轮回。

当一个女孩写下‘我被侵犯过’,她不是在攻击家人,而是在拯救未来的自己;

当一个男孩说出‘我不喜欢爸爸的教育方式’,他不是叛逆,而是在争取做人的权利;

当一位母亲终于写下‘我对不起你’,她不是软弱,而是在修补断裂的血脉之河。

这个世界总希望我们快速‘走出来’,仿佛创伤是可以一键删除的文件。

可真正的治愈,是从允许自己慢下来开始的。

是从有人愿意蹲下来,看着你的眼睛说‘我相信你’开始的。

所以,请继续写吧。

哪怕手抖,哪怕词不达意,哪怕被人嘲笑矫情。

因为你写的每一个字,都在证明:

我还活着,

我未屈服,

我仍在寻找光。”

文档保存完毕,时间为清晨六点零七分。

林浅站起身,推开窗户。楼下街道已有行人匆匆走过,早餐摊升腾起袅袅白烟,城市新的一天开始了。

她回头望了一眼书桌上的照片??那是“城市叙事计划”第一次聚会的合影。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小心翼翼的笑容,像初春尚未fully绽放的花。

而现在,那些笑容早已变得从容、坚定,甚至有了光芒。

她知道,这场由一句“我想说真话”引发的浪潮,才刚刚开始。

而在远方,在无数个教室、家庭、心理咨询室里,仍有无数支笔正悄悄提起,准备写下第一个字。

那一瞬,便是重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