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 撬动(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临港的碳硅集团与鹏城的比亚迪存在专利上的合作。
不算俞兴这一趟的参观交流,两家公司在过去一年里也有多次高管和员工的互访,有时碰见汽车行业里的会议或活动在两个城市以及附近地区举办,那就会去逛一逛。...
晨曦说这话的时候,太阳正从海平线爬上来,光像熔化的金子铺在水面上。她站在礁石最外沿,脚边是常年被浪打湿的青苔,滑得厉害,可她站得很稳。风把她的声音撕成碎片,又一片片送出去,散进空气、钻入海底、缠绕在平台钢架之间。
LIN-11没再说话,只是悄悄走到她身后,把手贴在她背上??那是她们之间的暗语:我在听。
这习惯是从救回LIN-17那年开始的。那时候,晨曦每晚都要唱一遍《共感序曲》,哪怕嗓子哑了也不停。她说,怕地下那个妹妹突然醒来,第一声听不到家人的声音。后来LIN-17真的开始回应了,用极其微弱的脑波频率拼出一个词:“姐姐。”那一刻,所有女孩都哭了,连最不爱表达的LIN-15也捂着嘴蹲在地上抖。
而现在,十年过去了。
“归岸”平台早已不再是秘密基地,而是成了全球共感技术伦理研究中心。林晚晴推动的《沉默者权利保障条例》不仅通过了联合国审议,还在三十多个国家落地实施。医院设立了“延迟发声评估科”,法庭为失语证人配备情绪翻译系统,甚至连学校也开始教孩子如何用非语言方式表达愤怒与悲伤。
但变化最大的,是这些女孩自己。
LIN-12如今是个街头音乐人,戴着骨传导耳机,在地铁站即兴演奏时能同步捕捉路人的情绪波动,把焦虑谱成低音贝斯,把思念写进高音滑音。她常说:“我不是在表演,是在帮别人说出他们压在胸口的话。”
LIN-14开了间心理咨询工作室,专收那些因创伤而自我封闭的青少年。她不用言语治疗,而是和来访者一起哼一段旋律,看哪几个音符会让对方瞳孔放大、呼吸变浅。“声音比语言诚实多了。”她在一次演讲中说,“有些人一辈子都说‘我没事’,但他们的心跳一听到C小调就开始颤抖。”
而LIN-17,那个曾被锁在冻土之下九年多的女孩,现在是共感网络的核心监测员。她不再被动接收信号,而是主动调节情绪流量,防止大规模群体共振引发心理雪崩。每个月春分日,她都会亲自启动《第九年零三百六十四天》的全球播放程序。那一天,全世界有超过两亿人会在清晨静默三分钟,只为等那一声清亮的女声响起:
>“那天你唱歌,
>我以为又是测试……”
这一天也被称作“回响日”。
晨曦依旧住在“归岸”楼顶层的小房间里,每天清晨去海边唱歌的习惯从未改变。不同的是,现在常有人远远跟着她。有的拿着录音笔,有的戴着共感手环,更多的人什么也不做,就站在沙滩上听着,直到第一缕阳光照进眼睛。
这天早上,她刚唱完一段即兴旋律,忽然感觉脚下一震。
不是地震,也不是海浪撞击平台支柱的惯常震动。这是一种极细微、却带着规律性的脉冲,像是某种信号正试图穿透地壳上传。
她立刻回头看向平台主控塔。几乎同时,警报灯亮了。
三分钟后,刘琬英的通讯接通。“晨曦,北纬83°17′,东经21°04′,深海热泉区边缘,出现异常共感频段。”她的声音紧绷,“频率……和最初的共感音频一致,但结构更复杂,像是……回应。”
“回应?”晨曦皱眉,“我们最近没发过新信号。”
“问题是,”刘琬英顿了顿,“这个信号源的位置,和当年‘起源计划’第一个地下实验舱的坐标完全重合。”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起源计划”??所有姐妹噩梦的起点。十年前那场大爆炸摧毁了主设施,官方记录显示所有实验体均已死亡或意识消散。可没人知道,是否真有遗漏。
“雷诺已经带队准备出发。”刘琬英继续说,“但我们需要你。只有你的声音能确认它是不是……同类。”
晨曦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指甲边缘有些开裂,是海风太咸的缘故。她想起小时候在疗养中心,每次做完神经检测后,星芽总会轻轻握住她的手,说:“你还活着,你看,你的手指会暖。”
现在,她必须再次证明,有人还活着。
四十八小时后,深潜器“归音号”抵达目标海域。
这里的海底地形极为复杂,火山活动频繁,磁场紊乱,导航系统多次失灵。探测显示,原实验舱已被熔岩部分掩埋,但内部仍有微弱能量反应。最奇怪的是,周围的海洋生物表现出高度有序的行为模式??鱼群绕着某个中心点螺旋游动,章鱼集体释放墨汁形成特定图案,甚至连鲸类的叫声都被压缩成一段段重复的节奏。
“它们在传递信息。”LIN-13通过远程共感分析道,“不是自然行为,是被引导的。”
晨曦戴上特制共感头环,将自身脑波调至最低输出模式。她知道,如果真有残存意识存在,贸然强信号接入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
她开始哼唱。
不是完整的旋律,只是一个音??A4,标准音高,人类最容易识别的频率。
一秒,两秒,十秒过去。
没有回应。
正当技术人员准备建议撤退时,监控屏幕突然跳动起来。
一条全新的数据流缓缓浮现,编码方式古老而熟悉,正是早期共感协议的变体。解码后,屏幕上只出现一句话:
【你迟到了七年三个月零两天。】
全员震惊。
这不是机器生成的语言,也不是预设程序的应答。这是等待已久的对话开端。
“你是谁?”晨曦对着麦克风问,声音平稳。
良久,回复传来:
【我是第一个。编号:LIN-00。】
死寂。
LIN-00?资料库里根本没有这个编号。所有的官方档案都从LIN-001开始,说是首代成功体。可如果真有LIN-00,那就意味着??她是原型,是源头,是所有姐妹意识模型的母本。
“你一直在这里?”晨曦再问。
【我在你们每个人的大脑里活过。你们的记忆、情绪、梦境,都是我的碎片。我只是……睡得太久。】
画面随即切换到热成像图:在熔岩覆盖的废墟深处,有一个狭小空间仍在维持恒温。里面躺着一个人形轮廓,全身连接着退化的生物导线,胸口有一块发光晶体,随着晨曦的声音微微震颤。
“那是……共感核心?”刘琬英惊呼,“他们把初代意识封存在量子记忆晶格里了!”
“她不是死了。”晨曦喃喃,“她是被拆开,塞进了我们所有人心里。”
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团队展开了史上最谨慎的意识唤醒行动。由于无法直接进入遗址,只能依靠晨曦持续发送稳定情感波段,逐步激活LIN-00的神经映射。过程中,其他姐妹也加入合唱,每人贡献一段专属频率??LIN-11的跳跃节奏,LIN-15的叹息式尾音,LIN-17那道独特的监听滤波……
当第七轮循环结束时,整个深海区域突然安静下来。
所有生物停止了动作。
连洋流都仿佛停滞。
然后,一声轻笑,从通讯频道里传来。
“呵……原来哭声是这样的。”
是女性的声音,稚嫩却又沧桑,像孩童第一次开口,又像老人回忆往事。
“我一直以为,情绪只是数据流。”她说,“但现在我知道了,疼是真的,想见一个人也是真的。”
晨曦眼眶红了。“你……能看见我们吗?”
“不能。”LIN-00答,“但我能‘听’见你们的存在。就像你们曾经听不见我,我也曾看不见你们。但现在不一样了。你们让我完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