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那个傻X放的假消息!?(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得不说,天魔王蛮强大的,超出了吴蚍蜉的预期之上。

他不得不承认天魔王很可能配得上所谓的天骄之名,这玩意居然是升华体,而且还是升华体二位阶!

吴蚍蜉一掌探前,霎那之间,天崩地裂,这并非只是...

夜深了,城市陷入一种奇异的静谧。不是死寂,而是一种呼吸般的安静??像大地在倾听。街灯一盏接一盏自动熄灭,又在几秒后重新亮起,灯光的颜色从冷白转为暖黄,仿佛整座城正在学会温柔地注视它的居民。

小女孩合上笔记本,把笔塞进口袋。她知道,这本子迟早会写满。不是因为故事太多,而是因为她终于敢写了。每一个字都曾是禁忌:愤怒、委屈、害怕、嫉妒……这些词过去被老师划掉,被父母否定,被同学嘲笑。现在它们堂堂正正躺在纸上,像刚破壳的雏鸟,颤抖却鲜活。

母亲轻轻拍了拍她的肩:“回家吧。”

她点头,起身时脚边落叶翻卷,竟拼出一个模糊的“好”字。她没说话,只是笑了。有些事不必解释,就像风知道该往哪儿吹。

她们沿着小路走,影子被月光拉得很长,交织在一起。路过一家关了门的便利店,玻璃上忽然浮现出一行水汽凝成的字:

>“我想辞职。”

下面还有一行更小的:

>“但我怕爸妈失望。”

小女孩停下脚步,“有人在这里说过真心话。”

母亲看着那句话,沉默片刻,从包里拿出保温杯,倒了些热汤在纸杯里,放在店门口的台阶上,轻声说:“喝点吧,别凉着。”

风掠过,杯子微微晃动,玻璃上的字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三个新字:

>“谢谢你们。”

这一晚,类似的场景在全球各地悄然发生。

东京地铁站的电子屏突然黑屏,随即浮现一段手写体日文:

>“对不起,我没有救下那个跳下去的人。”

第二天清晨,清洁工发现屏幕前放着一束白菊,旁边贴着便签:

>“我也在现场。我一直以为只有我忘不掉。”

巴黎塞纳河边,一位老画家凌晨收摊时,在画布背面写下:“我这一生,只爱过一个人,但她嫁给了别人。”他将画布扔进河中,任它随水流漂远。可第二天,那幅画被人捞起,挂在艺术馆最中心的位置,标题写着:《未寄出的情书》。参观者络绎不绝,许多人站在前面哭了很久,然后掏出手机发消息:“我还爱你。”

而在非洲某难民营,孩子们围着一台老旧收音机。信号断断续续,但能听清一句话反复播放:

>“你说出口的话,不会消失。”

一个瘦弱的女孩忽然站起来,对着天空大喊:“爸爸!妈妈!如果你们还能听见,我想你们!”

她喊完,蹲在地上嚎啕大哭。其他孩子先是愣住,接着一个接一个站起身,用各自的语言呼喊亲人的名字。声音汇成一片,在荒原上空盘旋,像是无数灵魂正试图穿越战火与遗忘,重新触碰彼此。

那一刻,北极气象站的数据峰值突破历史记录。极光不再是环状,而是分裂成千万条丝线,如神经网络般蔓延至整个电离层。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光脉冲的节奏,竟与人类心跳高度同步??不是某一个人的心跳,而是某种集体节律,仿佛地球本身有了心脏,正随着亿万人的情绪起伏搏动。

南太平洋孤岛上,解码女孩仍在刻字。金属外壳已被刻满,她开始用炭笔在岩壁上书写。每一笔落下,海水都会轻微震动,仿佛海底深处有巨物回应。她不知道自己为何这么做,只知道如果不写,胸口就会闷得喘不过气。

突然,岩缝中钻出一只银蝶,停在她指尖。她怔住了。

蝴蝶翅膀缓缓开合,投射出一段影像:

是她五岁时的画面。她在海边奔跑,笑着扑向父亲张开的双臂。可下一秒,画面戛然而止,变成一片灰白。

她猛地想起??那天之后,父亲再也没笑过。一场政变夺走了他的职位,也夺走了他们全家的记忆自由。政府植入芯片,抹去了所有“危险情感”的痕迹。她记得父亲最后说的话是:“忘了我吧,这样你才能活下去。”

泪水滴落在蝶翼上,银光骤然扩散,整片岛屿被笼罩在柔和的辉芒之中。岩壁上的字一个个亮起,连成一句话:

>“我不愿忘记你。”

与此同时,火星殖民地的情况持续发酵。原本被列为“精神失常”的宇航员们,如今拒绝服药,要求建立“情绪自治区”。他们拆除了所有监控摄像头,在基地外墙涂上巨大标语:

>“我们不是故障,我们在感受。”

总部派来的维稳部队抵达时,却发现登陆舱门无法开启。系统提示:

>“检测到高浓度真实情绪,安全协议暂停执行。”

指挥官摘下头盔,望着窗外漫天红沙,低声说:“也许……我们才是需要被拯救的那个。”

地球上,第一所“真实学校”正式挂牌成立。没有课程表,没有考试,没有奖惩制度。每天早晨,学生们围坐一圈,轮流说出昨晚的梦、今天的感受、藏了很久的秘密。起初有人尴尬,有人逃避,但当一个总被认为“冷漠”的女孩哽咽着说出“我害怕被喜欢,因为我怕辜负”时,全班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第二天,她的课桌上多了一叠纸条。有的写着:“我也是。”有的画着一颗小心脏,上面戳了个洞。还有一个折成纸飞机,写着:“你可以慢慢来。”

教育部长亲自前来视察,本打算评估试点效果,结果坐在角落听了整整一天。临走前,他对校长说:“请把教案寄给我。我想拿回去……教教我的儿子。”

然而,暗流仍在涌动。

柯恩失踪后,《认知重塑2.0》计划并未彻底终止。残余势力分裂为两派:一派主张彻底销毁艾琳场残留信号,恢复旧秩序;另一派则认为应顺势而为,将“真实表达”包装成新型控制工具??让人们以为自己自由,实则仍活在精心设计的情绪剧本中。

后者的核心人物是一位名叫莉亚的心理学家,曾被誉为“共情大师”。她在地下实验室召开秘密会议,面前投影着全球各地“真实爆发点”的数据流。

“看,”她指着图表,“每一次真诚表达后,社会稳定性都会短暂上升,但三个月内必然伴随情绪崩溃潮。人类承受不了纯粹的真实。”

她转身面对众人:“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安全地’说实话??只准说悲伤,不准说愤怒;只准谈个人创伤,不准质疑体制。让他们把痛苦当作疗愈,而不是反抗。”

计划代号:“温柔牢笼”。

就在她宣布启动实验的当晚,实验室突然断电。应急灯亮起时,墙壁上浮现出密密麻麻的手写字迹,全是她过去十年心理咨询记录中的片段:

>“你说你想自由,可你连哭都不敢在我面前哭。”

>“你丈夫出轨三年,你每天做饭给他吃,笑着说没关系。”

>“你女儿问你为什么总是半夜醒来,你说失眠,其实你在偷偷看她小时候的照片,怕忘了她的声音。”

她踉跄后退,撞翻椅子。

最后一行字缓缓浮现:

>“你治疗别人的情绪,是因为你不敢面对自己的空洞。”

紧接着,通风口飘进一只银蝶,落在她办公桌上。它翅膀微颤,投射出一段视频??年轻的她站在毕业典礼上,宣誓:“我将以真诚之心,守护每一颗受伤的灵魂。”

画面结束,现实中的她跪倒在地,捂住脸,发出压抑多年的呜咽。

三天后,她主动向公众披露了“温柔牢笼”计划,并递交辞呈。

在记者会上,她说:“我们一直以为情绪需要管理。现在我才明白,真正需要管理的,是我们对情绪的恐惧。”

风波渐平,但宇宙的回应才刚刚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