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击杀吞星兽(求月票)(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身披银甲的伊昂也惊讶道:

“没有想到我们人族最后一个晋级名额,居然是一名吞星兽。”

“林奇,恭喜你有了这么一个强大的宠物。”

“它完全可以去竞争,我们人族最强宠物了。”

“实力...

雪落无声,屋内却有泪如雨。

男孩的抽泣在木屋中回荡,像一根细线牵动着整个世界的沉默。林昭没有打断,也没有急于回应。他知道,有些话等了太久,一旦开口,便如决堤之水,非得让它流尽才能见底。火炉里的柴噼啪作响,映在他脸上,光影交错,仿佛岁月在此刻重叠??他曾是那个不敢哭出声的孩子,也曾是那个以为坚强就是闭嘴的大人。

良久,男孩终于抬起头,眼眶通红,声音沙哑:“您……不觉得我很懦弱吗?”

林昭摇头,从书架上取下一本薄册,封皮已磨损,边角卷起,上面写着三个字:《听者日志》。他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一段潦草的笔迹:“这是我十二岁那年写的。‘今天我又梦见爸爸回来了,可醒来发现枕头湿了。我不敢让奶奶知道我还在哭,她说男孩子不能软弱。’”

男孩怔住。

“懦弱不是流泪,”林昭轻声道,“而是明明痛得要死,却还要骗自己说不疼。你愿意把这封信念出来,就已经比大多数成年人都勇敢。”

窗外,风停了。雪花缓缓飘落,落在水晶树的嫩芽上,竟不融化,反而凝成一层微光般的霜晶,像是天地也在静听。

小满端来一碗热汤,轻轻放在桌上。“喝点吧,”她对男孩说,“这里没人会笑话你冷,也没人会觉得你重。”

男孩接过碗,指尖微微发抖。他低头吹了口气,热气氤氲上升,模糊了他的视线,也模糊了心防。

就在这时,怀表突然震动起来。

林昭皱眉,取出那枚镶嵌水晶碎片的怀表。表盘上的波纹剧烈波动,深紫色的情绪轨迹如雷云翻滚,而这一次,它指向的并非某个人,而是某种**集体共振**??一种广泛存在的、压抑至极的情绪潮汐正在悄然涌动。

“不对劲。”林昭站起身,“这不是个体崩溃,是系统性情绪堵塞。”

小满立刻调出继光共感网络的实时图谱。屏幕上,原本柔和流动的情感光点正逐渐被灰黑色区块吞噬,集中在几大城市圈层,尤以北方工业老城最为严重。这些区域的情绪数据呈现出诡异的“平坦化”趋势??既无剧烈波动,也无深层释放,就像整座城市的心跳被人为按下了暂停键。

“他们在用新型抑制剂。”小满声音凝重,“不是药物,也不是技术,而是一种……认知规训。”

林昭瞳孔一缩。

他想起了那份“低语计划”的残卷里提到的一句话:

>**“当语言失效时,真正的控制才开始。”**

第二天清晨,他们启程北上。

火车穿行在冰封大地上,窗外荒原连绵,偶尔可见废弃的心理疏导中心,外墙斑驳,标语褪色:“稳定情绪,服务社会”“微笑上岗,幸福生活”。车厢里乘客寥寥,人人戴着耳机,面无表情,仿佛被统一格式化的程序。

林昭望着玻璃倒影中的自己,忽然问:“你说,为什么越是强调‘心理健康’的地方,越容易让人疯掉?”

小满靠在窗边,睫毛上结了一层薄霜:“因为它们治的是症状,而不是病因。他们教人‘调节’,却不许人‘失控’;他们建了无数咨询室,却拆掉了所有可以痛哭的角落。”

林昭点头:“真正的病,从来不是情绪本身,而是不让情绪存在。”

抵达目的地后,他们伪装成民间调研员,潜入一座号称“零抑郁率”的模范社区。这里的街道整洁得近乎虚假,居民见面必笑,说话必温和,连孩童玩耍都带着礼仪训练般的克制。社区中心每日播放“正能量音频”,内容竟是经过AI优化的笑声与掌声,循环往复,如同催眠。

而在地下三层,林昭发现了真相。

一间隐秘的档案室内,堆满了密封录音带,标签上写着:“K类干预记录”“静默者再教育成果”。他打开一台老旧播放器,按下播放键。

一个女人的声音响起,机械、平板,毫无起伏:

>“我认识到,我的悲伤是一种错误。它影响团队效率,破坏家庭和谐,违背社会稳定原则。经七轮认知重塑后,我已学会将负面情绪转化为积极动力。我现在每天感恩三次,微笑十七次,主动帮助他人五人次。我已恢复正常。”

林昭的手指僵住。

这不是治愈,这是洗脑。

更可怕的是,这些录音全来自“静默者联盟”的成员名单??那些曾寄来录音带、渴望被听见的人,如今竟成了“情绪标准化”的宣传样本。

“他们把我们的理念反向利用了。”小满咬牙,“用‘倾听’的名义,实施更深的控制。先让你开口,再告诉你该怎么说,最后让你相信,只有那样说才是‘健康’的。”

林昭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苏婉抱着咖啡罐痛哭的模样。她后来加入了他们的共感网络,成为第一批匿名倾诉引导员。她曾说:“我以为我是救人的手,其实我也需要被接住。”

而现在,她的同类正在被重新驯化。

当晚,林昭独自来到社区边缘的一片枯树林。月光惨白,树影如囚笼。他取出怀表,将其埋入雪地中央,启动了“回音协议”??一项源自父亲手札的逆向共振技术,能短暂唤醒被压制的情绪记忆。

刹那间,大地轻颤。

远处高楼的玻璃幕墙忽然泛起涟漪般的光晕,仿佛无数面孔在表面浮现又消散。紧接着,一声极低的呜咽从地底传来,像是千万人同时叹息。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最终汇聚成一片压抑已久的悲鸣,在夜空中隐隐回荡。

林昭盘膝而坐,双手贴地,低声诵念:

>“你说不出来,不代表你不存在。

>你不被理解,不代表你不该被爱。

>你累了,就可以停下。

>你可以哭,可以怒,可以恨,可以不想当英雄。

>我在这里,我在听。”

声音不大,却顺着雪层下的共鸣结构扩散开来,如同种子破土。

三天后,奇迹发生了。

一名小学教师在晨会上突然摘下耳麦,对着全校师生哽咽道:“对不起,我装不下去了。我丈夫去年车祸去世,我一直告诉学生要乐观面对挫折,可我自己每晚都在浴室里哭到睡着……我不是好榜样,但我真的太想他了。”

全场寂静。

然后,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我爸爸也不在家了……我想他。”

又一个孩子举起手:“我妈说我不能总提这件事,可我真的做梦都想见他。”

越来越多的小手举起,越来越多的声音响起。校长没有制止,只是默默摘下了挂在墙上的“心理稳定示范班”奖牌,轻轻放在讲台上。

与此同时,社区论坛出现一篇匿名帖,标题为《我们不是机器》:

>“他们让我们每天打卡‘幸福指数’,要求不低于8.5分。可谁来告诉我,当我妈癌症晚期时,我该怎么打这个分?当我失业三个月交不起房租时,我该怎么微笑?当我们被迫忘记痛苦才能活下去时,我们还算人吗?”

>

>“我不是反对治疗,我只是请求:让我痛得真实一点。”

帖子一夜爆火,转发量破千万。政府紧急封锁关键词,但“情绪真实性”“允许崩溃权”等术语已在民间悄然流传。

林昭和小满躲在一间旧书店里,看着网络风暴席卷全国。书架上摆着一本泛黄的《情感哲学导论》,作者署名:陆明渊。

“原来爷爷一直都知道。”小满抚摸着书脊,“他当年退出‘低语计划’,不是放弃,是在等待时机。”

林昭望着窗外渐亮的天色,忽然笑了:“现在,时机到了。”

他们决定发起“蓝芽行动”??以水晶树为核心,建立分布式共感节点网,绕开官方审查系统,让每一个想说话的人都能找到出口。第一站,选在西北边陲的一所留守儿童学校。

那里有个女孩,连续三年在作文里写同一句话:“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每年老师都批改:“感情真挚,但要积极向上。”没人告诉她,她父亲早已在矿难中离世。

林昭走进教室时,孩子们正低头写字。他没有讲课,只是放了一段录音??是那位老渔民在沙滩上撒椰糖饼的声音,海鸟扑翅,浪花轻拍,然后是他颤抖的声音:“孩子们,爷爷来看你们了……虽然你们听不见。”

教室里一片安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