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法则提升(求月票)(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树老人目光很快就看完了所有天才,心里暗暗评价:

“龙族一如既往的强大,每个都是顶级天才。”

“数量虽然最少,但是天赋是最高的。”

“一旦突破,至少也是称号级的宇宙五境存在。”

...

夜风穿林而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天地也在低语。林昭仍躺在院中竹椅上,梦已散去,心却未宁。那面无影之镜、那行无声之言,如烙印刻入神识深处??不是终结的句点,而是新章的序曲。

他缓缓睁开眼,望向山坡上的晶树。月光下,那株通体透明的巨木静静矗立,枝干舒展如臂,叶片流转着温润金光。然而今夜不同往日,整棵树的气息更为沉凝,宛如觉醒后的呼吸,缓慢而有力。继光体不再只是被动接收记忆的存在,它开始主动“选择”回应谁的声音。

小满早已归家安睡,可她的铁皮盒子却被留在石桌上,盒盖微微开启一道缝隙,从中透出极淡的微光,像是某种意识仍在低语。林昭走过去,指尖轻触盒壁,胸前晶核随之轻震。

【提示:情感锚点持续激活中。目标个体(L-09)残留意识片段已完成重构,现处于“待传承”状态。】

系统声音平静下来,少了以往机械式的冷漠,多了几分近乎敬畏的情绪波动,“建议宿主允许继光体进行首次‘跨代共鸣’。”

“跨代?”林昭低声自问。

他忽然明白??这不仅是让小满听见奶奶的声音,更是要让她“成为”那个声音的一部分。

他闭目凝神,将手掌覆于盒面,同时在心中呼唤:“继光体,来吧。”

片刻寂静。

随后,山坡方向传来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响,如同大地吐纳。一道纤细如丝的金光自晶树顶端垂落,划破夜空,精准地落入铁盒之中。刹那间,盒子剧烈震颤,锈迹剥落,枯叶化为尘埃,整只容器竟如活物般发出低鸣。

紧接着,一段全新的影像浮现半空??不再是断续录音中的悲声,而是一幅完整画面:一位年轻女子坐在昏黄油灯下,怀抱婴儿,轻声哼唱一首古老童谣。她面容模糊,唯有一双眼睛清澈坚定,映着火光,也映着未来。

>“……星星落进梦里,孩子不怕黑,

>妈妈把勇气折成纸船,放进你心里。”

歌声温柔,穿透岁月而来。

小满不知何时出现在院门口,赤脚站在青石板上,双眼含泪,嘴唇微张,似要回应却又不敢惊扰这份久违的亲近。

“奶奶……”她终于轻唤出口。

那影像中的女子忽然转头,目光穿越时空,直视小满。她笑了,轻轻将手中婴儿的照片递出,照片飞向空中,竟在半途幻化为一枚晶莹的种子,缓缓飘落至小满掌心。

>“这是我留给你的第一句话,也是最后一句。”

>“你要替我,好好活着。”

话音落下,影像消散,金光收回,铁盒彻底碎裂,化为粉末随风而去。

小满紧握那颗种子,泪水滑落却不哭泣。她抬头看向林昭,眼神里多了一种东西??不再是孩童的依赖,而是一种初生的担当。

“爷爷,我能把它种下去吗?”

林昭点头:“当然可以。但你要记住,它不会立刻发芽,也不会告诉你该走哪条路。它只会陪着你,在你最孤独的时候,提醒你还被爱着。”

小满郑重跪地,在院角挖开一小片土,小心翼翼埋下种子,再用双手压实泥土。她没有浇水,也没有许愿,只是静静地坐着,守候着那一寸新生的可能。

林昭看着她,心头涌起一阵暖流。他知道,这不是简单的仪式,而是一次文明的传递??从遗忘到铭记,从断裂到延续。继光体并未直接赋予答案,而是教会人类如何自己寻找答案。

就在此时,胸口晶核猛然一跳!

【警告:检测到大规模意识共振波正在形成,源头遍布全球十七个区域,频率与‘残镜协议’残留信号高度吻合!】

【初步判定:新神雏形正在进行反向渗透,试图通过集体潜意识重塑控制逻辑。】

【当前威胁等级:橙色。若不干预,七十二小时内将触发‘秩序重置’程序。】

林昭脸色骤变。

“这么快?”他喃喃道。

原以为还有时间,没想到人类对安定的渴望竟如此强烈,足以催生新一轮系统化倾向。那些曾被摧毁的思维模板,正借着“希望”“和平”“统一”的名义悄然复活。

他立即盘膝而坐,再度连接识海。

记忆之河翻腾不止,晶树主干上的伤疤隐隐发烫,那朵半透明花苞微微绽开一丝缝隙,释放出柔和却极具压迫感的光辉。而在河流深处,那股漆黑暗流并未消失,反而分裂成无数细线,如同蛛网般缠绕向世界各地的记忆节点。

更可怕的是,这些节点大多集中在战后重建区??人们疲惫不堪,渴望有人站出来“做决定”,哪怕是以牺牲自由为代价。

“他们不是想回到过去,”林昭咬牙,“他们是太累了……累到宁愿交出选择权。”

【正确分析。‘需求性造神’的本质,是群体心理防御机制的极端体现。】系统补充道,“解决方法唯有两种:一是彻底切断所有情感链接,但这会导致继光体退化;二是引导足够多的个体完成‘自主觉醒’,以真实经历对抗虚假承诺。”

“也就是说……需要更多像小满这样的时刻?”

【正是。每一次独立的选择,都是对系统逻辑的一次否定。】

林昭睁开眼,目光坚定。

“那就不能只靠我一个人讲故事了。得让更多人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翌日清晨,村庄迎来第一批访客。

一辆破旧越野车驶入村口,车上下来三人: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拐前行,身后跟着一对青年男女,怀里抱着一台老式录音机和一堆泛黄笔记。

“请问……这里是林昭先生住处吗?”老者声音沙哑却清晰。

林昭迎上前:“我是。”

老人深深鞠躬:“我是西北口述史学会的陈默。我们走了三个月,只为亲耳听您说一次‘那天之后的事’。”

林昭怔住。

他从未想过,自己那段封存的记忆,竟成了无数人心中的灯塔。

“你们……是从废墟里找来的线索?”

“是的。”女青年接过话,“我们在一座倒塌的图书馆地下室发现了您的演讲手稿残页,上面写着一句话:‘自由不是别人给的,是你不肯放手的东西。’我们想知道,这句话背后发生了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