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和我无关啊(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承恩到底是没追上虞天昊,无奈地叹了口气。
另一边的虞天昊甩开了承恩之后,才刚松了口气,找了个茶棚,才刚喝了上口茶,就听到耳边的声音。
“陛下。”
虞天昊神色一凛。
“莫要回头,陛下。”
“我等好不容易才潜入这临风国的京城,陛下,我们都是为您而来。”
虞天昊皱眉,“谁让你们来的?”
“陛下,我们木周想要复国,这是谟王的心愿。”
“谟王已经死了!”虞天昊提醒。
“但我们还在。”那人说,“我们会协助陛下的。”
虞天......
承泽自北狄归来,已是初春时节。北风渐歇,京城的桃花却尚未绽放,空气中仍带着几分料峭的寒意。他策马入城,望着熟悉的街巷,心中却无半分轻松。
此行北狄,虽表面达成盟约,但耶律昭宁的野心与心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她虽答应维持现状,但那不过是权宜之计。北狄局势,仍如绷紧的弓弦,随时可能崩裂。
承泽回到府邸,母亲早已等候多时。见他风尘仆仆归来,神色疲惫,母亲心疼地拉着他的手,轻声道:“你瘦了,这一路辛苦了。”
承泽微微一笑,轻声道:“无妨,母亲身子可好?”
母亲点头:“我已无大碍,倒是你,这一去便是数月,朝中风云变幻,你可知晓?”
承泽神色微凝,低声问道:“朝中可有异动?”
母亲叹息一声:“陛下近来多疑,朝中风向微妙。你此番出使北狄,本就引人非议,如今归来,恐怕有人会借此发难。”
承泽沉默片刻,缓缓道:“母亲放心,我自有分寸。”
他心中清楚,此番归来,不过是另一场博弈的开始。
---
翌日,承泽入宫复命。
御书房内,皇帝面色沉静,目光却如刀锋般锐利。
“你此行北狄,可有收获?”皇帝开门见山。
承泽躬身道:“臣已与耶律昭宁达成盟约,她答应维持与大晟的和平,并确保耶律承烈的安全。”
皇帝微微颔首,却未显喜色:“你可相信她?”
承泽沉声道:“耶律昭宁此人,向来言出必行,但她的心思,臣不敢妄断。她答应维持盟约,不过是权宜之计,若有机会,她仍会寻求突破。”
皇帝目光微沉:“你可有应对之策?”
承泽缓缓道:“臣建议陛下加强边防,同时暗中扶持耶律承烈,使其成为牵制耶律昭宁的一枚棋子。若北狄内乱再起,我大晟便可坐收渔利。”
皇帝沉吟片刻,终是缓缓点头:“好,朕便依你所言。”
说罢,他抬眼看向承泽,语气忽然低沉:“你可知道,你在北狄的一举一动,朕皆知晓。”
承泽心头一震,却未显于色,恭敬道:“臣明白。”
皇帝缓缓起身,走到他面前,低声道:“承泽,朕信你,但你也要记住,你终究是大晟的臣子,不是北狄的谋士。”
承泽躬身应道:“臣,铭记于心。”
---
离开御书房后,承泽并未立刻回府,而是前往兵部,与几位旧识密谈。
“北狄局势不稳,耶律昭宁虽掌军权,但贵族多有不服。”一名官员低声说道,“若陛下有意扶持耶律承烈,便需尽快行动。”
承泽点头:“我已命人暗中联络耶律承烈旧部,若有机会,可助其复位。”
另一名官员皱眉道:“但若耶律承烈复位,是否又会重蹈覆辙?”
承泽淡淡一笑:“耶律承烈虽性情软弱,但他清楚,若无大晟支持,他无法坐稳王位。而耶律昭宁若想夺权,也必须借助大晟之力。我们只需在两者之间周旋,便可稳住北狄局势。”
众人皆点头称是。
谈话结束,承泽走出兵部,夜色已深,京城的街道上行人稀少,寒风中透着几分冷意。
他抬头望向夜空,星河如洗,心中却无半分轻松。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
数日后,一封密信悄然送入承泽府中。
信中言明,耶律昭宁已开始秘密调兵,意图清除北狄贵族中的反对势力。而耶律承烈虽表面顺从,实则暗中联络旧部,准备反击。
承泽看完信后,神色凝重。
他立刻命人将信送往皇帝手中,同时召集心腹,开始布局。
“耶律昭宁若真要动手,必会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时机。”他沉声道,“我们必须在她动手之前,先发制人。”
心腹低声问道:“大人,我们该如何行动?”
承泽目光微沉:“我已命人暗中联络耶律承烈,若他能提前动手,便可打乱耶律昭宁的部署。同时,我们也需在朝中布局,以防陛下被耶律昭宁所蒙蔽。”
心腹点头:“属下明白。”
承泽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中的京城,心中思绪万千。
他知道,这一局棋,已进入最关键的时刻。
而他,也必须在这场风暴中,稳住自己的脚步。
---
与此同时,朝中风向渐变。
皇帝对承泽的态度虽未有明显变化,但朝中已有不少人开始对他产生怀疑。尤其是兵部尚书赵怀安,多次在朝堂上质疑承泽在北狄的所作所为,甚至暗示他与耶律昭宁关系密切,恐有异心。
承泽对此并未多言,只是在朝堂上保持沉默。
他知道,此时多言无益,唯有以行动证明自己。
数日后,皇帝召见承泽,神色凝重。
“赵怀安等人已多次上奏,质疑你与耶律昭宁的关系。”皇帝缓缓道,“你可有话说?”
承泽躬身道:“臣无话可说,只愿以行动证明忠心。”
皇帝深深看了他一眼,终是缓缓点头:“好,朕便再信你一次。”
承泽拱手应命,心中却明白,自己已站在风口浪尖,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
春去秋来,转眼已是深秋。
北狄局势终于爆发。
耶律昭宁在一次朝会上,突然宣布废黜耶律承烈,自立为王。
此举引发北狄贵族强烈反对,部分旧部起兵反抗,北狄内乱再起。
承泽得知消息后,立刻上奏皇帝,建议趁机出兵,扶持耶律承烈复位。
皇帝沉思良久,终是下令出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