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出发前(四)(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她转过头,微笑,语气轻却真:

“星遥,我想重来一次高三。”

他看着她。

忽然意识到,自己在这个系统里,不只是一个变量。

他,是她青春的节点。

她,也是他命运的反射面。

马星遥缓缓戴上手表,语气低沉:

“如果这次行动是个错误——那也必须我们自己来确定。”

胡静点头:“就是这个理儿。”

石尽的世界,观测继续

与此同时,那一端的他,依然坐在屏幕前,看着他们的反应。

看到乔伊的坚定。

看到陈树的推理。

看到马星遥——没停下手。

他摘下墨镜,眼中第一次浮现了一丝真正的担忧。

他喃喃道:

“你们……真的要继续吗?”

他望向那台已开始跳动的设备频率表。

“你们知道你们将启动的,是整个系统的原核协议吗?”

“你们没见过‘系统自动防御状态’下的Ω……那不是人类能承受的。”

“乔伊……马星遥……你们真的……要自己走到底?”

空气中无声回荡着他无法传达的疑问。

2002年3月21日,夜晚,桐山郊外·废弃信号楼改造的隐居点

屋外是风吹破瓦,屋内是静得能听见老电视机轻微的电流声。

观测者——曾经的墨镜男石尽,现在的“系统影子”,坐在木质长凳上,双肘撑在膝盖上,手里握着那枚只剩振幅调节功能的信号手控板。

电视屏幕闪烁着,显示着“当前回波路径:Ω-02-BETA /青年组信道”,画面上短暂出现了乔伊那间宿舍、陈树的监听装置、还有马星遥深夜看资料的剪影。

他可以“看见”,却不能“靠近”。

这就是观测者的囚笼——

“我在这儿,一步不离。你在那儿,却永远听不清我说话。”

他缓缓摘下墨镜,露出一双血丝遍布的眼睛。

他的眼神,不是冷漠,是焦虑。

一种“明明知道列车要撞上崖,却无法扳方向盘”的焦虑。

为什么不通知王江海和马翔?

他不是没试过。

事实上,他在三周前,通过地下广播频段、一次性时钟编码、甚至是最原始的“手表信号唤醒机制”都尝试唤起当年Ω团队中的两人——王江海与马翔。

但现实给了他连“失败”都称不上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