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活(一)(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乔伊站在窗外,望着这个还保留着煤矿原貌的生活区。
她第一次从一个“外来人”的视角,感受到:一个矿,不只是工作地点,它曾是一个完整的小社会,是一代人生活的全部。
陈树推了推耳机,说了一句让所有人安静下来的话:
“我爸失踪前,就常带我来这家商店——买那种‘两毛钱一个’的汽水。”
他抬头看天,语气平淡却深:
“我现在还能记得,那汽水是荔枝味的。”
乔伊低下头,看着吊坠,轻轻握住。
王昭轻声说:“这地方……有点让人不舍得快进。”
胡静则点燃一支烟,靠在商店门口的栏杆上,说:
“你们知道嘛,在那个年代,没手机、没网,家属区的广播一响,就是整个矿区的‘世界新闻’。”
“那广播一说‘今晚停水’,一群人立刻扛桶冲出门。”
大家哄笑,刘小利摇头感叹:
“那个年代吧,虽然穷,但人都知道怎么笑。”
镜头扫过众人站在生活区主街上,头顶是老旧广播的铁喇叭,突然一阵电流声响起:
“——今日气温零下三度,请各班组注意通风巡查,欢迎桐山二中学生团队来我矿调研——”
乔磊望着铁喇叭,轻声说:
“这广播声,一响就是20年。”
陈树握了握“树一号”,表情从感性恢复冷静:
“信号开始稳定。我们该出发了。”
生活区的回忆是暖的,但Ω的任务是冷的。
他们知道,这段插曲,像一杯泡得刚刚好的茶。苦里带甘,甘中带暖。
如果你穿越回那时的桐山矿区,你不会先看到矿井,而是先看到一排排错落不齐、红砖黄瓦的小房子,挤在山脚、围在井口边。
这些房子有些是厂里统一建的单元楼,但更多的,是工人自己一砖一瓦砌出来的:砖墙、石头墙、甚至还有土夯的,屋顶是石棉瓦、石板、或者捡来的木材拼成的。
家里大多没有自来水,厨房和厕所通常建在屋外,冬天水管冻住了,就得去院子里砸冰,再烧水。
家里烧的是煤——自家拉回来的。炉子是铁皮炉子,一头接烟囱,一头压着炒菜锅。
每户人家,厨房是烟火味最重的地方。
每天早上五六点,天刚蒙蒙亮,街道上就会响起一片“咔咔”的切菜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和男人咳嗽着点烟的低沉声。
家家户户都在烧火做饭,炒白菜、煮面条、炸馒头片、蒸窝头……油烟混着煤烟,热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