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经济萧条时代的到来!(2)(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可能房产价格上升20%算是挺多的,但放眼整个世界,大明帝国的房地产是发展最慢的,伦敦地区的房产价格自1820年开始就跟坐了飞机一样向上攀升,10年房产价格翻了3倍,平均下来每年房产的价格增速是30%。

东海岸的纽约地区的房价也不遑多让,自胡佛上来以后,美丽国商人把借来的钱财投资房地产和股市,造就了虚假的胡佛繁荣。

纽约地区的房价更是4年翻了5倍,特别是曼哈顿地区、皇后街区这种繁荣地段更是夸张的翻了七、八倍。

如果大明帝国不打压房地产的发展,这10年大明帝国的经济增速15%都算是少了,恐怕得上升到25%。

这种虚假的繁荣是没有一点抵抗能力的,稍有一些风吹草动就得被击垮。

朱铭轩自然不会愿意选择让大明帝国走上这条道路,他把朝廷和民间的资产大部分都放在了军工集团和科技公司上,资产配比给房地产的份额非常的小,大约是15%左右。

这也导致大明帝国的投资商们并不愿意把钱财投资在房地产上,因为年化回报太低了,算下来年化才6%左右,而在银行定期存款3年利息都有4.25%,冒着风险拿6%的回报简直是疯了。

在大明帝国本土当地产大亨的日子也相当不好过,他们要投入资金购买地皮,在没有把商业公寓、独户建筑修好验收完成前,他们是拿不到一毛钱购房款的。

哪怕是在全部验收通过后,地产商们还得给大明帝国房产局交一笔房屋质量保证金,保证金的比例按照房屋价值的30%来算。

这就意味着一个房产大亨在前期要自负盈亏,修不好一分钱拿不到还可能面临房产局的起诉。

在这种规章制度下,就算是再偷工减料的房产大亨收益率也不足20%,还得担心哪天被抓到笆篱子里面踩缝纫机。

打压房地产并不代表大明帝国打压基础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相反大明帝国在公共设施建设上面花钱可真不少,就比如每个村子都通沥青柏油马路,修筑铁路、桥梁等等。

大明朝廷根据统计数据发现与其支持地产大亨们还不如支持百姓们自己建造房子,百姓们自己建造房子得购买各种材料,足以养活整个建材行业,还避免了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