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苏长青的威胁:阎长官若不(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三百九十九章苏长青的威胁:阎长官若不愿意,那只能兵临城下(第1/2页)

这一通高帽子戴下来,阎老西顿时便蒙圈了。

不是说苏长青这人,最是难相处了吗?

如此之难相处的人怎么会,这般夸赞他人?

还是说,传言有误?

这话夸的,阎老西也是老脸一红。

极为受用!

作为大夏国有名的大军阀之一,阎老西无疑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存在。

与西北军、桂系、奉系相比,阎老西无论是在地盘规模、军力素质、财富积累,还是装备精良度上,都显得逊色不少。

西北军兵强马壮,桂系精英辈出,奉系拥有雄厚的家底。

尽管如此,令人意外的是,阎老西却能在晋西坚守近四十年,从12年被推举为晋西督军,一直到现在。

凭借的是什么呢?

无非是阎老西的政治与经济手段。

政治手段且不说,就经济与教育这方面。

阎老西做的还是非常好的。

经济发展与实业建设方面:阎老西大力发展晋西的经济,创立了西北实业公司,涵盖了煤矿、铁矿、炼钢、电力等多个领域,使晋西成为当时的工业中心之一。

他推行“造产救国”、“建设西北”等口号,以公营事业和官商合办企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教育事业方面:阎老西重视教育,大力推广义务教育,使晋西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在全国领先。他创办了多所学校,包括中小学和职业学校,提供免费教育,促进了教育普及和文化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其主持修建了同蒲铁路等重要交通工程,采用窄轨设计,不仅方便了省内交通,也增强了军事防御能力。

铁路的修建对于抗击小鬼子入侵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社会管理和文化影响方面,阎老西推行村本政治,加强基层行政管理,通过设立村公所、息讼会等机构,促进了社会稳定。他倡导儒家思想,建立洗心社等组织,强调传统道德和文化修养。

像阎老西创办了晋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苏长青的一位学长就是该校第一批学生,理论上阎老西算得上是苏长青这位学长的“师长”。

和其他人相比而言,阎老西对待苏长青这位学长的家人并没有加害。

倒是有点“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感觉。

与大夏国其他军阀相比,阎老西绝对是个极度务实之人。

和这样的老狐狸打交道,苏长青也是做了不少的准备。

“咳咳咳……”

“苏将军谬赞了,阎某人也是五台山人士。”

“苏将军在五台山一带待了这么久,与我也算是半个老乡了。”

“苏将军这番谬赞,阎某人实在是担不起啊!”

“如今,豫南大旱,自有国府赈灾。”

“我等身为军人,又怎能插手其中?”

“军人之职责,保家卫国为根本啊!”

老狐狸阎老西推脱道。

“国家!”

“国家!”

“没有国,何来的家!”

“但同样,没有一个个小家,又何来的国呢?”

“阎长官!”

“我听闻近来青天党军的汤恩伯放出话来:豫南那块地上的老百姓死了,土地还是我们大夏国的。”

“但豫南省的兵死了的话,那土地就是小鬼子的了。”

苏长青摇了摇头,看向阎老西说道:“如果身为军人,连治下的老百姓都无法保护的话。”

“又如何保护国家?”

“如果连国家都保护不了的话,又怎配称之为军人?”

“豫南省之局势,我想阎长官也是极为清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三百九十九章苏长青的威胁:阎长官若不愿意,那只能兵临城下(第2/2页)

“国府内部上行下效,四大家族横征暴敛。”

“下面的人也是有样学样。”

“国府纵然有赈灾粮分发下去,又有多少能够落入普通老百姓的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