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难民(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悠扬的笛声在公园里回荡,对于H国人来说,《茉莉花》是一首再经典不过的歌曲。根据历史资料,《茉莉花》最早起源于明代,它的前身是一首江苏的民谣,叫《鲜花调》,也叫《打花鼓》。那时候,歌曲里提到了好几种花,像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每朵花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到了18世纪末,英国的马嘎尔尼使团去中国访问,其中的约翰·巴罗和德国翻译惠特纳就把《茉莉花》带到了欧洲,并把它写在了五线谱上。这样一来,《茉莉花》就成了第一首在欧洲传播的H国歌曲。

亓雪是个H国的留学生,她在德国读硕士。99年出生的她,选择来德国继续深造。她学的是古典艺术歌舞和乐器,大学毕业后,她就决定来德国继续提升自己。

能出国学习,说明她在H国的家境还不错。亓雪的家庭在国内算是中等偏上,爸爸是个做建筑装修的承包商,在那个小城市里挺有名的。多亏了这样的家庭背景,亓雪才得以实现她的梦想,来到欧洲求学。

转眼间,亓雪已经在欧洲度过了第二个年头。为了追求梦想,她付出了很多努力,也体验了很多不同的事物。虽然欧洲自称文明开放,但亲身体验后才发现其中的复杂性。

一方面,欧洲国家声称欢迎移民,但另一方面却对移民设定了许多限制。只有那些来自中东和非洲的难民,才能得到当地的圣母政府所谓的“慈悲之心”,给予安置和关怀。

像亓雪这样正规进入欧洲的学生,面临的限制就有许多。例如,她必须熟读德国的法律法规,提供600小时的德语学习证明,并通过DSH考试或TestDaF(德福考试)等。

然而,这些挑战对亓雪来说并不算什么。热爱学习的她轻松地通过了德语考试,并凭借在国内顶尖大学的毕业证书,顺利进入了德国柏林艺术大学,开启了她的艺术深造之旅。

在异国他乡,难免会与来自同一国家的人打交道。柏林正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喜欢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

多元化确实带来了文化冲突,但德国政府有一套严格的制度来确保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

今天,学校里没课,亓雪和几个同学决定穿上汉服去公园进行义务演出。他们的目的是向欧洲人更好地展示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因为在很多欧洲人眼中,中国的形象还停留在满清的辫子和眯眼。

亓雪吹奏的笛声悠扬动听,吸引了路过的游客驻足聆听,欣赏这来自东方的艺术之美。她身边还有几位同样穿着汉服的女同学,她们用琵琶和二胡伴奏,各种音符交织在一起,奏出了东方音乐独有的温婉柔情。

冯俊也在人群中停下来观看。他觉得能在这里遇到老乡是一种特别的缘分。虽然他不知道亓雪的背景来历,但他对她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好感,于是决定在旁边多停留一会儿。

《茉莉花》的旋律很快落下帷幕,围观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亓雪稍事休息,便准备和同学们再演奏一曲,然后回住处休息。实际上,在德国的大学里,这样的街头演出也被视为学业的一部分,她们可以录制视频交给老师,作为实际演出的展示。

《茉莉花》演完后,冯俊打算离开现场。但就在这时,周围聚集了几个高大的满族汉子,他们看起来有些凶狠。

这些人的身高都在一米八以上,满脸络腮胡子,黑发黑须,显然是中东地区的移民,头上戴着标志性帽子。

他们没有多说废话,直接用高声且听不懂的语言呼喊,虽然听不明白,但明显能感觉到他们在驱赶亓雪她们。

这群人是来自中东的难民,但与那些获得合法身份的难民不同,他们是近一年内抵达德国寻求庇护的。这些经历重重艰辛来到德国的中东难民,原本希望能在欧洲过上更好的生活。

然而,他们来得太晚了一些。与四年前疫情爆发时相比,德国的国力不仅大幅度衰退,财政状况也出现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右翼政党开始崛起,他们最痛恨的就是这些寄生在自己国家的难民。因此,现在这些来自欧洲的难民要想获得合法身份并得到救助,难度大大增加。

虽然德国政坛在想着右转,但德国境内的左派势力毕竟经营多年,这些得到国际资本和美国政府支持的政党只有一个目标:通过移民来瓦解和分化德国,进而加剧整个欧洲的内耗,他们自然不会轻易让右翼上台。因此,这些难民暂时聚集在一个特定的社区,等待获得合法身份的机会。

然而,仅仅等待并不能满足难民他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他们不得不寻找维持生计的方法。在公园里卖艺成了他们最容易的选择,毕竟在这个社会,只要装出可怜的样子就能获得别人的援助,这种事情屡见不鲜。

这个小公园就是他们聚集的地方,大部分在公园里卖艺的人都是来自这个难民群体,他们通过卖艺或者卖惨来换取德国人的施舍。不过今天,亓雪她们的演出激怒了这些人。在他们看来,这些穿着异教徒服装的女人是来抢生意的,必须要给她们一点颜色看看,逼她们离开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