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战场外的角力(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埃苏丹结束了德黑兰之行后,马不停蹄的飞往莫斯科。

对于埃苏丹的到访,莫斯科方面兴趣不大。

他们给埃苏丹的规格很低。

在莫斯科的角度看待土耳其被库尔德爆打,实际上是有快意的。

土耳其自古以来就是莫斯科的敌人,无论是在战略角度还是在宗教、文化、历史等角度,双方都是水火不容的。

在战略的角度,双方都是吃欧洲这块肥肉的,这是直接竞争对手。

欧洲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就是在奥斯曼和俄国之间摇摆的。

这中间的战略格局和当今世界的格局也有相似之处。

至于双方在宗教、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矛盾,那就更多了。

他们双方的矛盾,甚至超过了东亚某些国家之间的矛盾。

这种长期的矛盾积累,让莫斯科政府内部很多人都认为,双方必然有一方的彻底衰落,另一方才能崛起。

他们认为红色帝国的崛起,就是因为奥斯曼帝国的陨落。

莫斯科政府把切割土耳其当做一种战略机遇。

不过,抱有这个理念的人在莫斯科政府内部并不是主流。

也可以说莫斯科政府纵容这些人,就是一种唱红白脸的策略。

总体上来说,莫斯科政府对于埃苏丹的到访,就是一种不冷不热的态度。

这种态度虽然让埃苏丹很不满,但他并没有表露出来。

他现在就是一种求人的态度,也不会要求太多。

对于埃苏丹来说,达成自己的战略目的才是最重要的。

库尔德空军给土耳其的压力太大了,他需要在莫斯科获得真正可以对抗库尔德空军的本钱。

土耳其对于防空网络的建设,是非常迫切的。

但这个建设也确实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上手的。

中东地区的国家菜鸡互啄习惯了,并没有太高烈度的战争需求。

库尔德武装猛然的把战争推向了体系作战,让土耳其非常不适应。

战争的需求,逼迫土耳其必须尽快解决防空网的有无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土耳其也很无奈。

欧洲是可以解决中程防空的问题,但远程防空就需要爱国者进入土耳其了。

但爱国者导弹并不能满足土耳其需求。

北约防空网的建设思路,更多的是为了反导而不是防空,并不适合以弱打强,这是一种只能适应低烈度战斗的防空网络。

爱国者总数不过160套,一年产量也就2套。

在导弹方面,爱国者防空导弹一年产量也只有600发,根本支撑不起大规模交战的消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