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盲流暗涌处——屠龙之技的千年戏码(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鹧鸪天·世相迷局》
邯郸步涩履痕残,东施眉锁镜中寒。
虎啸深巷声叠浪,鹿指高堂影化烟。
金人缄,郑履癫,竹林啸破九重天。
濠梁水暖自知寒,茧破星火可燎原。
晨雾未散的邯郸城郊,朱泙曼跪坐在竹席上,面前堆着三年来刻满龙纹的简牍。青铜灯盏里的膏油将尽,火苗在潮湿的空气中挣扎跳动,映得他眼窝凹陷如石窟。"九百九十九种屠龙术",他抚摸着最后一卷斑驳的牛皮绳,喉间突然爆发出夜枭般的笑声。城北屠狗的樊哙闻声推窗,正见这个疯癫书生对着虚空比划剑招,剑锋所指处,枯井里冬眠的青蛇猛然惊醒,仓皇游入乱石深处。
一、执念的诞生
这幕荒诞场景在《庄子·列御寇》中不过寥寥数语,却暗藏人性深潭的漩涡。当朱泙曼耗尽千金家财,拜在"屠龙真人"支离益门下时,邯郸城早已流传着各种传说——有人看见支离益的弟子在终南山斩落黑龙,有人说他袖中藏着可令蛟龙现形的宝珠。酒肆里的游侠儿借着酒劲起哄:"学成那天,记得请我们吃龙肝!"
三年后,当这个背负七把龙牙剑的青年站在闹市,人们却像避开瘟神般绕道而行。屠夫用沾满猪油的手指点他脑门:"龙?我祖父的祖父都没见过那玩意儿!"曾经追捧他的游侠们躲在人群里窃笑,笑声里掺着莫名的快意。没人记得正是他们日复一日的鼓噪,将少年眼中好奇的火星煽成了吞噬理智的野火。
二、群体的蛊惑
支离益的"屠龙学馆"从来不是孤例。翻开《吕氏春秋》,齐宣王吹竽处三百人合奏的浊音里,总混着南郭处士空洞的竽管;《韩非子》记载的楚人卖珠木椟,华美漆盒映照的是世人逐流的眼瞳。就像黄河鲤鱼总以为逆流才能成龙,却不知龙门方向早被无数鱼群的轨迹固化。
支离益深谙此道。他让新弟子做的第一课,是站在市集数过路人的衣带结——楚地人系双环结,秦人打四方结,燕人偏爱流苏结。当弟子们困惑时,老道抚须而笑:"见百人衣结则明大势,见万人衣结便知天命。"这诡谲的启蒙,实是驯化羔羊的秘术:当你的眼睛习惯追随人群,双脚自会踏入既定的洪流。
三、清醒者的困境
朱泙曼归乡那日,老仆在旧宅梁上发现二十三个燕子空巢。"少爷走后,宅里冷清得连燕子都不愿留。"老人叹息着扫去积尘,却扫不尽门廊上刀剑劈砍的痕迹——那是三年来闻讯而来的"屠龙挑战者"留下的印记。世人可以容忍庸碌之辈,却容不下追逐幻影的独醒者。就像庄子笔下拒绝楚王聘礼的龟甲,宁可活在泥涂曳尾,也不愿被供上神坛风干。
《淮南子》记载的"削足适履"寓言,在此时显出残酷的预见性。当整个邯郸城都在嘲笑朱泙曼时,西街私塾里有个孩童突然发问:"若世上本无龙,支离益的剑法从何而来?"先生的戒尺重重落下:"圣人之学,岂容妄议!"孩童掌心红肿的伤痕,成了群体意识最鲜活的封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