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信息操控术(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领导决策背后的无形之手**
(解读《三国演义》中贾诩的谋士之道)
建安三年的宛城夜色里,贾诩独坐军帐,指尖摩挲着半枚残缺的虎符。案头摊着三封密信:曹操约张绣共击袁绍,刘表许以荆州粮草,袁绍派来劝降的使者正在城外驿站酣睡。这位西凉谋士忽然轻笑出声,将三封信叠成纸船放入灯油,看它们在铜盆里燃成灰烬。
"明日将军只需问曹操三句话。"贾诩对忐忑的张绣竖起手指,"一问袁绍十万大军压境时他在何处,二问邹夫人棺椁可曾入土,三问宛城三万降卒还剩几人。"
次日曹操中军帐内,当张绣按计发问,原本志得意满的曹孟德竟打翻了酒盏。三日后,张绣受封扬武将军,贾诩腰间多了一串未刻字的官印。
筛子里的真相
初平三年,董卓伏诛后的长安乱局中,贾诩教过李傕一招"浑水摸鱼"。当王允清算西凉旧部时,他故意将"只诛首恶"的赦令篡改为"尽杀西凉人",吓得十万溃兵反攻长安。二十年后,这招在官渡重现——曹操正为军粮短缺发愁,贾诩却建议:"不妨让许昌粮商传言,说袁军斥候已到酸枣。"
次日,满城士族争相献粮,生怕袁绍打来被抄家。荀彧在粮册上发现蹊跷:所谓袁军斥候,不过是贾诩派去河北买马的商队。就像现代公司要推行考勤改革,聪明的HR不会直接发通知,而是让茶水间流传"董事会要裁员"的消息。
真正的高手都明白:领导需要的不是全部真相,而是能推动决策的碎片。建安十六年西征马超时,贾诩给曹操的地图特意少标三处水源。当大军困在陇西干渴难耐时,他"恰好"发现山涧,顺势提出"迁羌人于关中"的毒计。
时机的炼金术
曹丕与曹植夺嫡之争最烈时,贾诩在司空府种了片竹林。某日曹操见他在竹简上刻字,随口问:"立嗣当立长还是立贤?"贾诩恍若未闻,直到曹操拍案才如梦初醒:"臣在想袁本初、刘景升父子。"
这句看似走神的回答,实为二十年观察的结晶。当年袁绍废长立幼导致河北大乱,刘表偏爱幼子引发荆州分裂,这些故事早被贾诩整理成《废立鉴》藏在书阁。他等的就是曹操主动问询的瞬间,就像现代秘书会把关键数据留到季度汇报会压轴呈现。
赤壁战前,贾诩的沉默更显功力。当众谋士争论是否伐吴时,他闭口不谈火攻隐患,反而建议曹操"多造战船以慑孙权"。结果庞统献连环计,周瑜借东风火攻,看似贾诩失算,实为他早看出曹操骄兵必败——有些话要在失败后才值钱。后来曹军溃退时,唯有贾诩督运的粮队完好无损。
借尸还魂的话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