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攀援的凌霄花(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迄公元前228年为秦所灭。考古工作始于1940年日本人对赵王城的勘察发掘。
20世纪50年代后期,河北文物局文物工作队对邯郸故城进行初步调查与勘探,不过这部分给调查报告——《赵都邯郸故城调查报告》,知道84年才在《考古学集刊》发表。
严重滞后。
到了70年代初发现大北城,这部分报告也是八十年代整理出来,所以俞先生只是简单提及,并没有列出发掘报告。
不过赵邯郸故城大量的成果还是80年以后发掘整理出来的。
这些文章里面,唯一跟北大有关系的,就是北大、河北文化局邯郸考古发掘队的《1957年邯郸发掘简报》,这是北大考古培训班跟邯郸考古发掘队联合发掘的墓葬报告。
里面主要讲述邯郸百家村的战国墓葬,这些墓葬之中,少数较大墓葬有封土、殉人和车马坑,随葬铜器、陶礼器等。
可以给同学们认识战国墓葬提供一些重要的资料,算是提前了解,因为战国墓葬相关课程要放在后面才讲述。
发掘报告什么的,对78级的本科生来说,太过难读。
对于苏亦来说,也有难度,毕竟他前世不研究商周考古,对春秋战国部分的内容也局限于了解,再深入,就不知道了。
但要说太难,看不懂,也不算。
毕竟,他也算是两世为人,也接受过完整的考古学训练。
不过这部分文献报告,苏亦也只能先列出来,后期慢慢看。
眼前需要看的东西太多了。
需要排一个优先顺序。
如果说以上这些文献只是有些难度的话,那么《战国时代赵都城址的发掘》这本发掘报告就让众人蒙圈了。
因为这是日本学者驹净和爱写的。
台下的同学们,看到这分发掘报告乱入,都有些蒙圈。
这里面就是涉及到一个前面说过,40年代日本人曾对赵邯郸故城进行发掘。
这些发掘成果就放在这份报告里面。
三十四年代,国内大部分的遗址都是日本人在发掘,赵邯郸故城就是其中之一。
跟宿先生一样,俞先生的日文也很好,不过两人学习日文的动因是不一样的,宿先生是在日占区上学,后来又读伪北大,日文不学都不行。
而俞先生则属于爱好。
因为俞先生一开始在北大读的是博物馆专修科。
读博物馆专修科,自然而然,一天到晚都研究博物馆。研究博物馆,要研究啥?
光研究陈列这些东西是没有必要,因为这些玩意,来来回回就这点东西,研究不出啥东西,重点依旧是放在陈列的内容上,而不是陈列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