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俞先生的预言(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个问题,最总还是回到古史分期上。

这本讲义都是按照战国封建说来编写的。甚至在绪言部分,还提到在考古学中,石器、铜器、铁器时代的概念,当主要是说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时候,马克思主义者可以把它保留下来。但资产阶级学者顶多只能看见人类技术发展的一般进程,不可能也不敢正视生产力发展对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的作用。

再后来,就开始引用马克思《资本论》的观点来论说生产关系。

在考古学里面,处处强调马克思主义,在后世看来,挺不着调。

但在七十年代,这就是主旋律。

然而,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争论了几十年。中国历史博物馆落成时,“中国通史陈列”按照从郭先生提出来的战国时进入封建社会的观点布展。在这个问题上,范、翦两位表现出豁达的态度,对扩大这一学说的知名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翦先生在撰写《中国史纲要》教材时,曾有过犹豫和为难,甚至准备采用郭先生的学说,以使教材表述与“中国通史陈列”体系相一致。后来,上级部门鼓励翦先生按照他们素所主张的观点来写,于是中国从西周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学说写进了教材。

北大学生在使用《中国史纲要》当通史教材的时候,也都要了解翦先生的这个说法。

但尚先生魏晋封建论的学说一直不受重视,曾遭诋毁。

内心深处,俞先生是认同魏晋封建论的。从后来他跟张政烺先生的交往事件,可窥见一斑。

学历史的人,可能多少知道张政烺先生是魏晋封建论者,但未必知道张先生是国内魏晋封建论者的第一人,然而,他跟尚先生一样,也遭受到了诋毁。

但在课堂上,俞先生并没有太过于讲述古史分期的内容。

毕竟,国内古史分期争论不休,一共有八种说法,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似乎哪一个朝代都有学者提出假设。

他只是简单带过。

用春秋笔法讲战国封建说,还挺应景的。

讲述战国的城市发展。

是没法仅仅说战国的,必须提及春秋,没有春秋何来战国啊!

“西周初年,统治者据宗法制新分封的诸侯,纷纷筑城立国,从而出现了中国古代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而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则是在春秋后期至战国时期……”

俞先生的声音轻缓,还带着南方人的柔和,有点口音,却不浓厚,这也正常,谁让他上海出生的江苏人呢。

而且中小学都是在上海读的,还念过三个中学,大夏、敬业和光华,都是上海老牌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