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你所不知道的民族考古(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这一次翻书,主要还是放在《安阳发掘报告》学刊上,整个学刊一共也就是只有四期,但每一期收录的文章都极为重要。

通过这些文章,可以很系统的知道史语所从1928~1937年,领导的殷墟15次大规模考古发掘的具体状况。

当时,发现大量与殷商研究有关的甲骨、器物等新史料,故在20世纪中国古史重建运动中占有重要位置。

国内对商周考古的研究,也是从殷墟开始的。

而史语所第一个主持发掘殷墟的史语所成员就是大名鼎鼎的董作宾。

为什么是董作宾?

那是因为他是河南人而且还懂甲骨文。

1928年傅斯年受命组建史语所的时候,就直接把董作宾从老家挖到史语所。

当时,董作宾因母病,自广州中山大学返回河南南阳,在省立南阳中学兼课,随后便收到傅斯年的邀请,成为史语所通信员,负责殷墟的调查工作。

因为河南人,知道当年关于河南人贩卖“龙骨”的猫腻,再加上,他是本地地头蛇,认识不少河南各个方面的头头脑脑,由他打通各方关系最合适不过。

不要以为发掘一个新遗址,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民国时期,山头主义严重,地方利益跟中央利益是严重不一致的。

董作宾殷墟调查的第一站就是开封,民国时期,开封是河南省会,直到54年以后才搬迁到郑州。

当时,董作宾住在开封北仓女子中学。为什么是这个中学,因为此校是早年引荐董氏入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的张嘉谋所创立。张嘉谋在河南是政学两界的重要人物,对河南的情况最为清楚,董作宾很快就从张的口中得知到河南的状况。

1928年的河南,当时恰值河南刚结束长期战乱,冯玉祥名义上服从中央时期,地方学界已无力挪借考察费用。

也就是说,发掘殷墟的所有经费必须由史语所承担。

傅斯年也只能拨款。

然后董作宾就开始组团,其中第一个被选中的人就是邹先生的导师郭宝均先生。

很多人不知道郭宝钧先生是什么时候入考古这个坑的。

翻看这段资料,就清楚了。

当年苏亦最先知道郭宝钧先生的名字,也是在安阳殷墟的发掘上。

董作宾跟郭宝钧俩人是老相识了,其实,郭氏自1906年起便与董作宾为同学,他从北京高等师范(即北京师范大学前身)卒业后,即回南阳师范服务,教数学,董作宾先生尚是他的高年级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