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我与夏商周考古(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岱峻是搞新闻出身的,也真是因为他是搞新闻出身的,文字功底相当好,字里行间,充满情感,代入感极强。
而且这书是真的厚。
跟李维明先生写的邹先生传记薄薄的一本不一样,这书是真的厚,六百多页,详细的纪录了李济先生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
不仅参考了大量的专业文献,还走访过不少李济工作生活过地方。可以说是重走一遍李济路。
也采访过不少的当事人,其中就包括李济儿子李光谟先生。
岱峻发挥了他作为一个新闻人的优势,搜集了大量的资料,这种全方位描述一个传奇人物的故事,绝非一个考古人所能比拟的。
所以,这书苏亦一看就停不下来。
有点上头。
连续花了一周的时间,才啃完。
也进而读了李济先生的诸多着作。
比如《安阳》以及《中国民族的形成》。
唯一遗憾的是,李济先生晚年终究没回大陆。
然而,说到考古学史,李济、梁思永、夏鼐、苏秉琦四位先生,根本就绕不开,他们就好像武侠小说里面的开派祖师一般,属于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
李济先生,中国考古学之父,中国考古第一人。
之所以,有这些称号。
那是因为,李济是民国时期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开拓者和考古人不收藏的主要倡导者。
至于梁思永先生,肯定是离不开考古地层学,他即是中国考古地层学的奠基人,又是中国考古田野发掘工作和管理模式的开拓者。
当年在发掘城子涯遗址的时候就首创了考古工作站的模式。
至于夏鼐先生,能说的非常多。
可以说是新中国考古学的主要领导者和严谨学风的缔造者。
为啥这么说?
从他写的《关于考古学上文化的定名问题》这篇文章,就可以看出来。很好遏制了国内考古界一遇到遗址就用文化来命名的歪风。
此外,夏鼐先生在日常工作之中严谨也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当年考古所各类报告着作老先生都要亲自审稿,无错才发表。
诸如此类的此类的事情,多不胜举。
至于苏秉琦,中国考古类型学的奠基者,和中国考古学方法论和理论体系的主要创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