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安特生的甘青之行(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58年毕业的时候,严先生留校北大,讲授新石器时代考古,也是他们那届唯一一个留校北大的学生,结果留校就开始编着新石器时代教材。

一个本科生毕业生,没毕业多久,就编撰教材,因为唯一的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专着。又是北大的讲师编着的。

这本书一出来就风行一时,全国各个考古单位和一些大学历史系的考古专业都用上了。

这样一来,严先生心中慌得一比。

因为才本科毕业,没啥底子,写的讲义是没法深入的。

当时,严先生只能去请教时任系主任系翦老咋办。

翦老也觉得,严先生这么搞不行。

所以就推荐严先生找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来进行研究。

在新石器时代这一段,考古工作最多、研究文章最多、争论也最多的就是仰韶文化。

于是,翦老就推荐严先生去研究仰韶文化,而且他还告诉严先生怎样做研究,这样一来,严先生就下了很大的功夫去做仰韶文化研究。

严先生对仰韶文化的研究是真下了极大的功夫。

八十年代末,严先生还出版了一本关于仰韶文化研究的专着《仰韶文化研究》,这本书可以说是囊括严先生早年间关于仰韶文化的大部分学术思想成果。

严先生前期仰韶文化的研究,敏锐的观察到学界争论的症结所在,从典型遗址的分析做起,建立起可信的仰韶文化时空框架。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果。

苏亦在他的面前讲述仰韶文化,其实就是关公门前耍大刀献丑而已。

然而,苏亦本来就不是教大家怎么去研究仰韶文化,他更多是分享安特生是如何研究仰韶文化而已,这个方面,苏亦觉得自己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

严先生并不打断他的话,还给他鼓励的眼神。

这种情况下,苏亦大胆的继续讲述了。

“说实话,仰韶文化的发现,对于当时咱们中国来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因为仰韶文化的发现,不仅使中国无石器时代的理论不攻自破,而且也为了寻找中西方文化之间可能的早期联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因此,引起国际学术界的注目。”

仰韶文化的发现,对于国人的文化自信的提升是有着巨大的作用的。

“然而,安特生什么时候拿仰韶文化跟重要的安诺文化相比较呢?是在1923年发表的《中华远古之文化》一文中,即比较了仰韶文化与中亚的安诺和特里波列文化彩陶的异同,从彩陶纹饰的相近,他认为有传播的可能性。”

“而据已有的考古学上的证据,他提出彩陶从西向东传播的假说。也就所谓的中国文化西来说。”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同时也是为了验证这个假说,他才决定在甘青地区的河谷地带——设想的文化通道上寻找史前的文化遗存。”

“于是,从西安向兰州进发,安特生在西安十里铺调查助手发现的史前遗址,认为这个遗址与河南的发现相似,同属于仰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