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梵竺庐集(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ok]
https://www.bqgok.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相比较世界通史的周怡天讲授,老先生的课堂可好玩多了。

他也没有像朱龙华先生那样手舞足蹈,分分钟就要上战场的架势,他是在整个教室的转悠,俗称漫步,然后边走边讲。

讲述一段梵语文学史,就分享着他的故事。

老先生学习梵语的故事,其实还挺传奇的。

金先生与梵学结缘于其40年代的印度之行。1941年,金先生经朋友周达夫介绍,到印度一家中文报社当编辑。他在加尔各答与周达夫同住一室。周达夫当时在加尔各答大学研究院协助印度教授校刊《瑜伽师地论》梵本,沉浸在梵学研究中,故而为他俩的居室取名“梵竺庐”。

金先生起初对这室名不以为然,因为他并无钻研梵典的意向。

最后,还是逃不过真香定理。

因为待在印度那个地方,以金克木的性格,他怎么可能忍得住不学点东西。于是,他先拜师学习印度现代北方通行语印地语,而后不由自主地开始自学梵语。

不久,金先生前往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钻研佛学,一面阅读汉译佛藏,一面跟随印度着名学?赏弥(DharmanandKosambi)学习梵文和巴利文。此后,他曾跟随迦叶波法师学习《奥义书》,又曾协助戈克雷教授校刊《集论》梵本。

从此,金先生走上梵学研究之路。

如果对金克木先生的梵学研究好奇的话,购买他的着作《梵竺庐集》就可以了。

这本书,就是用他跟老友周达夫的居室“梵竺庐”来命名的,这书可以说是金先生梵学成果结集,分三卷:甲卷《梵语文学史》、乙卷《天竺诗文》、丙卷《梵佛探》。

不过这书这行不算便宜,不过相比较某些天价的考古报告,价格也算良心了。

前世,苏亦购买的时候,也只是买二手书。

最后也只是粗略的翻看,主要是里面的写的东西,没点印度文学基础,看着太吃力了。

历数老先生的梵语学习经历,似乎一切都显得自然。相比较,就比苏亦此刻突兀的跑过来学梵语循时渐进多。

起码,在学习梵语之前,金克木先生已经掌握德语,还刻意去学习了印度语。总比苏亦这样没头没脑扎进来强。

当然,把前世学习梵语的经历算上去的话,苏亦也不算是啥都不懂的愣头青。

起码,有过前世阅读《梵竺庐集》的经历,在重新听着老先生讲述梵语文学史的时候,甚至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梵竺庐集》是后编的,而,《梵语文学史》却很早在60年写出来了。

不过这本书一开始就是金克木给北大梵语巴利语班的学生作讲义用。